↑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最能说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武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班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有一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说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关键词,下面四名同学的答案与主题相符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创办学堂      B.编练新军    

    C.兴办实业       D.自强求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下列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周恩来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开怀大笑

    印度总理尼赫鲁到机场迎接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C.十九世纪末期                D.二十世纪初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闪击波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大日本帝国宪法》——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从根本上解决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创造条件

    D.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的事件是

    A.国会纵火案     B.慕尼黑阴谋    

    C.德国突袭波兰   D.德国突袭苏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3年3月,“金砖国家”峰会第一次在非洲举行,此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关于非洲历史的发展,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的古代文明

    B.西方国家早期的殖民贸易促进了非洲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C.二战后,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

    D.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6分)分析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图二  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1分)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分)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受到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1分)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7分)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1分)

    材料二  在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于是洋务派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就这样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分)

    (3)“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战争?(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她是通过什么条约被日本割占的?(1分)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6分)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某校九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一  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1分)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1分)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1分)这两大运动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分)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奇迹出现了。小岗全队粮食总产量达13万斤。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在何处?(1分)

    (5)上述材料说明在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6分)某校九年级(1)班组织关于“英国政治经济文明”的探究性学习。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第一组  探究的主题----英国的政治文明

    第一组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

    (1)写出英国“光荣革命”后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1分)

    资料二  文献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体……----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文献中的“全新的政体”是指哪一政治体制?(1分)

    第二组  探究的主题----英国的工业文明

    第二组搜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图表

    (3)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785年和1845年煤和钢铁年消费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1分)

    资料二  漫画

    (4)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问题?(2分)

    第二组同学打算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一篇短文。

    (5)题目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请你帮助他们列出简要提纲。(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5分)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1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