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据考古专家确定,安徽六安双敦发掘的古墓主人是西汉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该古墓主人身份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

    A.察举制      B.封国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朝后期,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沉重。其主要原因是(  )

    A.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B.皇帝残暴

    C.外敌大规模入侵         D.地方割据势力过于强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中期设节度使        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w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的实行(  )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④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从“颁布”到“奉行”需要哪些程序?

    (2)材料一、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两种权威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