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改革”时制作了下表,观察下表,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

    名称

    身份

    结果

    备注

    商鞅变法

    左庶长

    成功

    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

    皇帝

    成功

    王安石变法

    参知政事

    失败

    遭罢官

    A.商鞅和孝文帝结局不同,孝文帝流芳百世;商鞅遗臭万年

    B.商鞅遭车裂说明改革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王安石官职太小,不足以左右局面

    D.商鞅遭车裂、王安石遭罢官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县制         D.制定连坐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 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雅典人之所以当时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矛盾正在激化。导致两者矛盾尖锐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①贵族占据国家实权

    ②公民大会权力很小

    ③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④债务奴隶制存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 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吴起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商鞅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进 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梭伦改革          B.伯利克里改革

    C.克里斯梯尼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 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王安石变法中的下列措施属于解决积弱局面的有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  ③将兵法  ④免役法  ⑤保马法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农田水利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宗教改革后,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的教派有

    ①天主教     ②加尔文派    ③路德派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但两者在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处却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

    A.两地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     B.龙门石窟受到汉化政策的影响

    C.两地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     D.云冈石窟取材于少数民族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宋统治者为缓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是

    A.抑制兼并      B.募兵、养兵

    C.减轻徭役      D.整顿吏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所描述的改革是

    A.楚国吴起改革             B.商鞅变 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元忽必烈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 。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