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2 题,问答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关于隋朝时期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运河的中心

    B. 隋朝在此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C. 商业盛极一时

    D. 杨坚在此定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

    A. 极力提高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   D. 削弱地方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   )

    A. 755-765年    B. 755-763年

    C. 763-783年   D. 781-788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

    A. 辽夏向宋称臣   B. 北宋割地求和

    C.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隋朝一位余杭先生,要到洛阳去求学,如果走运河水路,按顺序应经过的河段有(   )

    ①永济渠   ②通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③②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著名谏臣是指(   )

    A. 房玄龄   B. 姚崇   C. 魏征   D. 杜如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其相似之处有(   )

    ①都实行殿试

    ②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都爱惜人才

    ④都比较有作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日本   B. 支援中国   C. 弘扬佛法   D. 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藩镇割据   D. 宦官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是为了(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收回军权

    C. 防止武将跋扈

    D. 提高文人待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 ①②③⑤④   B. ②④⑤③①

    C. ①②⑤④③   D. ②①③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郾城大战的交战双方是(   )

    A. 金与南宋      B. 辽与北宋   C. 金与北宋   D. 宋与西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宋抗金斗争的性质是(   )

    A. 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

    B. 反对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

    C. 反对未来侵略的正义斗争

    D. 统治阶级争夺权利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 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 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 麦田面积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下面一段文字中存在着三处与史实不相符的地方,请你找出来,并说明错误的理由。

    繁盛的唐朝自武则天统治后期就开始出现了危机,最终出现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地方的诸侯王进行的叛乱,最终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1)错误:            ;理由:           。

    (2)错误:            ;理由:           。

    (3)错误:            ;理由: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日本学者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问答题 共 2 题
  1. 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太祖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