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3.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________,夙遭闵凶。(《陈情表》)

    7.逮奉圣朝,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8.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陈情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即“记”的意思。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本文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感慨。②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③栏楯:栏杆。④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们分了家。⑤大母:祖母。⑥先妣:过世的母亲。⑦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⑧扃牖:关着窗户。⑨来归:嫁到我家来。⑩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视无可者(放置)

    B.以手门(关闭)

    C.轩四遭火(总共)

    D.其稍异于前(制造)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日影反照,室始洞  彼其于世,未数数

    B.鸡栖厅  屈贾谊长沙

    C.儿成,则可待乎  悦亲戚情话

    D.余为此志  自以心为形役

    3.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3分)

    ①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五年后,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

    2.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孝悌”与“仁”之间的关系。(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2分)

    2.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项中,对情节陈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分)

    A.初秋季节,李纨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得到众姐妹及宝玉的积极响应。适值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黛玉也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

    B.“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至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这是刘备第二次到隆中的情景。

    C.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黛玉于是把那些残花瓣拿去掩埋,不由自主地感花伤己,随口念了几句诗,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

    D.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备。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刘备。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悟。

    E、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尤二姐,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2 题
  1. 填空题(2分)

    1.林佩瑶建议林佩珊挑定一个人做终身伴侣,可林佩珊却认为老和一个人在一起很单调,还以姐姐和姐夫为例子。林佩瑶一惊,脸色也变了,两件东西滚落到沙发前的地毯上:一本破烂的______________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花。

    2.被老赵赶到卧室回避的玉英在卧室里发现还没睡醒的眉卿,她想和眉卿开个玩笑,于是就躲在床外的月台上,无意间听到赵伯韬和________谈论打败吴荪甫的秘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赵伯韬得知吴荪甫孤注一掷做空头后采取了什么手段?吴荪甫又是如何应对的?

    2.第一次工潮中吴荪甫是如何对付工人罢工的?之后工潮又为何复起?最后他们又是怎样平息工潮的?请简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幽默

    周国平

    ①幽默是凡人而暂时具备了神的眼光,这眼光有解放心灵的作用,使人得以看清世间一切事情的相对性质,从而显示了一切执著态度的可笑。

    ②有两类幽默最值得一提。一是面对各种偶像尤其是道德偶像的幽默,它使偶像的庄严在哄笑中化作笑料。然而,比它更伟大的是面对命运的幽默,这时人不再是与地上的假神开玩笑,而是直接与天神开玩笑。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的确是更有神性的,他藉此而站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上,并以此方式与命运达成了和解。

    ③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受伤后衰竭,麻木,怨恨,这样的心灵与幽默无缘。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

    ④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也许正由于此,女人不善幽默。

    ⑤幽默与滑稽是两回事。幽默是智慧的闪光,能博聪明人一笑。滑稽是用愚笨可笑的举止逗庸人哈哈。但舞台上的滑稽与生活中的滑稽又有别:前者是故意的,自知可笑,偏要追求这可笑的效果;后者却是无意的,自以为严肃正经,因而更可笑——然而只有聪明人能察觉这可笑。

    ⑥幽默和嘲讽都包含某种优越感,但其间有品位高下之分。嘲讽者感到优越,是因为他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一种他相信自己决不会有的弱点,于是发出幸灾乐祸的冷笑。幽默者感到优越,则是因为他看出了一种他自己也不能幸免的人性的普遍弱点,于是发出宽容的微笑。 幽默的前提是一种超脱的态度,能够俯视人间的一切是非包括自己的弱点。嘲讽却是较着劲的,很在乎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

    (摘自2011年5月30日《法制资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幽默”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各种偶像尤其是道德偶像的幽默,是与地上的假神开玩笑。

    B.面对命运的幽默比面对各种偶像的幽默更伟大,是因为具备了神的眼光。

    C.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是直接与天神开玩笑。

    D.幽默是心灵的微笑,一个人受伤后如果心灵衰竭,麻木,怨恨,便与幽默无缘。

    2.作者认为幽默“教不会、学不了”的理由是什么?(2分)

    3.本文论述的是“幽默”,作者为什么要在第⑤⑥段谈到“滑稽”与“嘲讽”?(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劫后

    张晓风

    ①那天早上大概是被白云照醒的,我想。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扬帆而过,带着秋阳的那份特殊的耀眼。

    ②阳光是真的出现了,阳光差不多可以嗅出来——在那么长久的风雨和阴晦之后。我没有带伞便走了出去,澄碧的天空值得信任。

    ③琉公圳的水退了,两岸的垂柳仍粘惹这黯淡的黑泥,那一夜它们必然曾经浸在泥泞的大水中。还有那些草,不知它们那一夜曾以怎样的荏弱去抗拒怎样的坚强。我只知道——凭着今天的阳光我知道——有一天,柳丝将仍毵毵如金,芳草将仍萋萋胜碧,生命永不会被击倒。

    ④有些孩子,赤着脚在退去的水中嬉玩,手里还捏着刚捉到的泥腥的小鱼欢乐仍在,游戏仍在,贫困中自足的怡情仍在。

    ⑤巷子里,巷子外,快活的工人爬在屋顶和墙头上。调水泥的声音,砌砖块的声音,钉木桩的声音,那么协调地响在发亮的秋风里。受创的记忆忽然间变得很遥远,眼前只有音乐——这灾劫之后美丽的重建之声。于是便想起战争,想起使人类恐惧了很久却未出现的战争。忽然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在那时只剩下一对男女,他们仍将削木为梳,裁叶为衣,并且举火为炊。生活的弦将永不辍断。

    ⑥局促的瓦屋前,人人将团花的旧被撑在椅子上。微温的阳光下,那俗艳的花朵竟也出奇地动人。今夜,松香的软褥上,将升起许多安恬的梦。今夜将无风,今夜将无雨,今夜是可预料的甜蜜。

    ⑦菜场里再度熙攘起来,提着篮子的主妇愉快地穿梭着,并且重新有了还价的兴致。我第一次发现满筐的鸡蛋看来竟有那么圆润可爱。那微赤带褐的洛岛红,那晶莹欲穿的来航,都像是什么战争中赢来的珠宝,被放在显要的位置上炫耀它们所代表的胜利——在十一级的风之后,在十二级的水之后。

    ⑧隔楼的琴声在久久的沉寂后终于响起,那既不成熟又不动听的旋律却令人几乎垂泪。在灾变之后,我忽然关心起那弹琴的小女孩,想她必然也曾惊悸过,哭泣过。而此刻,她的琴声里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像一阕安眠曲,平复了日间的忧伤。

    ⑨简单的琴声里,我似乎渐渐能看见那些山石下的死者,那些波涛中的生者,一刹那间,他们仿佛都成了我的弟兄。我与那些素未谋面的受难者同受苦难,我与那些饥寒的人一同饥寒。有时候,我甚至能亲切地想到几万年前的古人,在那个落地玻璃被吹破,黑暗中榉木地板上流着雨水的夜里,我便那么确实地感到他们的战栗,以及他们的不屈。我第一次稍稍了解那些在矿灾之后地震之余的手足。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流转,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的悲哀在我的血管中翻腾。

    于是学会了为阳光感谢——因为阴晦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平静而索然无味的日子感谢——因为风暴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粗食淡饭感谢——因为饥饿并非不可能;甚至学会了为一张狰狞的面目感谢——因为有一天,我们中间不知谁便要失去这十分脆弱的肉体

    ⑾并且,那么容易地便了解了每一件不如意的事,似乎原来都可以更不如意。而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是出于一种意外的幸运。日光本来并不是我们所应得的,月光也未曾向我们索取过户税。还有那些焕然一天的星斗,那些灼热了四季的玫瑰,都没有服役于我们的义务。只因我们已习惯于它们的存在,竟至于习惯得不再激动,不再觉得活着是一种恩惠,不再存着感戴和敬畏。但在风雨之后,一切都被重新思索,这才忽然惊喜地发现,一年之中竟有那么多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一个欢欣的感恩节。

    ⑿有一天,当许多许多年之后,或许在一个多萤的夏夜,或许在一个炉火半温的冬天黄昏,我们会再提起艾尔西和芙劳西,会提起那交加的风灾雨劫,但我们会欢欣地复述,不以它为祸,只以它为一则奇妙耐听的老故事。

    ⒀我们将淡忘那些损失,我们不复记忆那些恐惧。我们只将想到那停电的夜里,家人共围着一支小红烛的美好画面。我们将清晰地记起在四方风雨中,紧拥着一个哭泣的孩童,并且使他安然入睡的感觉,那时候那孩子或许已是父亲。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            (摘自《一一风荷举》,有删节)

    [注]① 毵毿(sān):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②洛岛红:鸡的品种。③来航:鸡的品种。④艾尔西和芙劳西:两个台风名,都发生在1969年。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叙写了在劫后日常生活中,孩子水中嬉戏,阳光下晒被等景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B.第③段描写垂柳以荏弱抗拒坚强,与劫后人们的表现形成对比,旨在衬托自然生命永不停息。

    C.第⑤段中作者写到调水泥、砌砖块、钉木桩的各种声音,突出工人们劫后投入到工作的极大热情。

    D.“令人几乎垂泪”就是因为作者于琴声中感受到了稳定与幸福,琴声如安眠曲,平复了忧伤。

    E、全文的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多处使用修辞手法,用语讲究,字里行间流溢着诗意清隽的气息。

    2.第⑩段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3.“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联系全文,请从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你对“阳光”的理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人生有四种人不曾学会仰望:不辨好坏的愚昧无知者,傲慢自私的骄矜妒忌者,一无所谓的麻木不仁者,泯灭人性的丧尽天良者。人生需要学会仰望,学会仰望参天古树的沉稳,学会仰望(wēi é)  高山的洒脱,。仰望是种恣态,仰望是种气度,仰望是种信仰,仰望是种境界。人生因学会仰望而怀有梦想而不失方向。

    1.请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词语。(1分)

    2.请在②处填上恰当语句,使之内容照应,并构成排比。(1分)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面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适当增删字词)(3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70分)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特征明显,且不脱离诗歌的含意范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