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索,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Q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 ,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践,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团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昨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 有删减)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郁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白毛女》、《沙家浜》、《红灯记》等为文革八大样板戏都充分体现了真正深刻的典型。

    C.周朴园这一人物,伪善霸道,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以及“我”性格元素的模糊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 “人情味”,这不属于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作者不能只从表象入手,以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时的固执,展示出性格元素间的不同向性,甚至彼此对立。

    D.性格模糊性近于鲁迅所说的“灵魂之深”的领域:拷问出善中包藏的恶,恶中包藏的善。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往往因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从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交叉,使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有重要作用,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既要注意元素间及其内部的二重性,也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说阅读

    凤冠霞帔  肖复兴

    小王太太搬进我们大院南房的时候,孤身一人,带的箱子却有十几个。老街坊中有明眼懂行的,看着箱子,啧啧赞叹:好家伙,都是樟木的!

    那时候,小王太太也就四十多岁,人长得小巧玲珑,面容白净秀气,而且,总爱穿一袭旗袍,袅袅婷婷的,属于典型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她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嗓子沙哑得厉害,大院的街坊便常常感叹,唉,真的是甘蔗难得两头甜!

    大约过了不到两年,前院东房新搬来一位姓丁的,是前门大街一家饭馆的白案大师傅,我们都管他叫丁师傅。丁师傅不到五十,也是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下了班,没事干,就爱唱戏。一到晚上,他常搬个小马扎儿,拿着把京胡,搽满松香,就开始坐在门口前自拉自唱。有意思的是,丁师傅长得胖乎乎的,像个阿福,唱的却是女角儿,咿咿呀呀的,婉转悠扬,一句词儿带好几个弯儿。

    一连听了好几个晚上丁师傅的唱之后,破天荒,一直深居简出的小王太太莲步轻摇,出了自家房门,走到丁师傅的面前,说了一句:是学程先生程派的吧?您《锁麟囊》“春秋亭”这一段唱得不错!那天,我们一帮小孩子正围着丁师傅听热闹,看到丁师傅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对小王太太说,对着戏匣子里学的,学得不好,您指教!

    我们大院里的人更没想到,打这以后,丁师傅不再在自家门口唱,改到小王太太家里唱了。而且,大家最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丁师傅唱,小王太太居然也在唱,虽然嗓子沙哑像磨砂玻璃,但在丁师傅胡琴的伴奏下,抑扬顿挫,起起伏伏,即使我们听不懂里面的戏词,但都感觉得到像是一股清水缓缓地流淌而来,韵味十足。

    有些好心又好事的街坊,在丁师傅和小王太太这一拉一唱中,居然听出了弦外之音,觉得他们是挺好的一对,虽说一个胖点儿,一个嗓子坏点儿,老天却在成全他们呢。这样的议论多了,小王太太整天呆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听不到,丁师傅却听在耳朵里,脸上有些挂不住。小王太太再请他到屋里唱戏,丁师傅会拉上我。因为那时候,我迷胡琴,磨着父亲买了把京胡,天天晚上跟着丁师傅学拉琴。因此,我成了丁师傅的小跟包,进了小王太太的家门。

    那时候,我上小学四年级,正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年龄。小王太太的家显得挺宽敞,因为除了一张单人床,就是她那一排樟木箱子,没有其他杂乱东西,好像她不食人间烟火。床和箱子中间用一道布帘隔开,露出一点儿缝,风从窗户吹进来,吹得布帘飘飘悠悠,很有点儿神秘感。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王太太唱到兴头的时候,会对丁师傅说句:咱们来一段彩唱怎么样?然后,她伸出兰花指,轻轻撩开布帘,一个水袖的动作,转身走进去。再走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漂亮得耀人眼睛。每次随丁师傅到小王太太家,我总盼着这一出,小王太太的扮相,一瞥一动,举手投足,都那么好看。然后,我会在心里暗暗叹口气,小王太太要是嗓子也好,该多好啊!我曾经把这话对丁师傅讲过。丁师傅叹口气说,小王太太是剧团里正经程派的好演员,可惜坏了嗓子,没办法再唱了,才离开了舞台。

    丁师傅去世得早,他在饭馆白案前一个跟头跌倒,再也没有起来。亏了他死得早,第二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就来了,一帮红卫兵闯进我们大院,不由分说,把小王太太揪出去批斗。她的那些樟木箱子也跟着一起遭殃,被翻得乱七八糟。人们才知道,箱子里面全是她以前演出穿过的戏装。

    天天批斗,让她的身心大受刺激。一天清早,红卫兵又到她家要拉她批斗,一推门,见她身穿戏装,凤冠霞帔,站在床上,正咿咿呀呀地唱戏,怎么拉都拉不下来。人们知道,她疯了。

    不过,小王太太长寿,一直活到“文革”结束。我从北大荒回来,还去看过她。她还住在大院南房,见到我,非要穿戏装给我看,说是落实政策还给她的,不全了,只剩下几身,最可惜的是凤冠霞帔一个都没有了。她说这番话时,我不知道她的病是好了还是没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开篇写小王太太的十几个大箱子,还有她的长相、身材,都是在给读者暗示小王太太的戏剧演员身份。

    B.本文很好地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写丁师傅这一人物,为进一步表现文章的主题,淋漓尽致地为表现小王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C.丁师傅一开始坐在自家门口自拉自唱,后来改到小王太太家里唱,在他们一拉一唱中,最终结为伉俪。

    D.文章中写到小王太太的表演,“伸出兰花指,轻轻撩开布帘,一个水袖的动作,转身走进去。再走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漂亮得耀人眼睛”这一动作描写不仅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也是在表现主题。

    E.“凤冠霞帔”在文章前半部分隐而后半部分显,通过这一物件的遭遇,很好地说明了小王太太一生对戏剧的的喜好、追求和不幸的命运。

    2.请简要概括小王太太的形象特征。

    3.文中前后三次写到小王太太的箱子,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说“她说这番话时,我不知道她的病是好了还是没好”,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请谈谈你是怎么看待小王太太后来非要穿戏装给我看这一行为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迁东头供奉官,历干当御药院、鄜延、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破西人有功,带御器械。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自石泉至茂州,谓之陇东路,土田肥美,西羌据有之,中正不能讨。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经静州等族,榛僻不通,迩年商旅稍往来,故外蕃因以乘间。县至绵与茂,道里均,而龙安有都巡检,缓急可倚仗。请割石泉隶绵,而窒其故道。”从之,陇东遂不可得。还,使熙河经画鬼章,进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元丰初,提举教畿县保甲将兵捕贼盗巡检,献民兵伍保法,请于村疃及县以时阅习,悉行其言。复往鄜延、环庆经制边事,诏凡所须用度,令两路取给,无限多寡。既行,又称面受诏,所过募禁兵,愿从者将之,主者不敢违。

    问罪西夏,以中正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自请罢省职,迁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坐前败贬秩。元祐初,言者再论其将王师二十万,公违诏书之罪,刘挚比中正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为四凶,又贬秩两等。久之,提举崇福宫。绍圣初,复嘉州团练使。卒,年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B.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C.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D.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带御器械”,官名。宋初,选三班以上班干亲信官员佩櫜鞬,带剑,侍卫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称御带。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为武臣荣衔。

    B.提举,文中多次出现,原意是“管理”,后为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 “提举宫观”(宋)等官号。

    C.“仁宗”、“神宗”为皇帝年号,“元丰”“元祐”“绍圣”属于皇帝庙号。

    D.“问罪西夏”中的“问罪”指的是古代两国交战时,一方宣布对方罪则,加以谴责,以为出兵进攻的理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中正是一个宦官,凭借其父的恩荫入宫,宋仁宗看其才华,将其留在身边。

    B.王中正筹划恢复熙河,他进入熙河,修城墙,准备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茂州被围困,王中正主动请缨解围,后又积极建言并被采纳,因功得到升迁。

    D.在讨伐西夏的战斗中,王中正因粮草误期自请罢官贬禄,后来又再次受重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

    (2)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代诗歌阅读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直至修死仍无与之匹配的词。后崔闲记谱,请苏轼填此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去世之后,流泉空鸣,以拟人手法写泉水似有怨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于人间。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喻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屋巅。   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场景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醉翁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等句,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②《阿房宫赋》中以夸张手法写其楼阁林立、举步皆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书愤》中作者以诸葛亮自况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

    ④《蜀相》中作者对诸葛亮的遭际感慨万千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__    _____”。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__    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正义者和非正义者之间有着         的区别。

    ②现在,核武器的数量、威力等都与五十年代         ,但核恐怖并未随之急剧增长。

    ③中西各邦,国家之事,彼此        

    A.大相径庭   不可同日而语   判若鸿沟   B.判若鸿沟   大相径庭   不可同日而语

    C.大相径庭   判若鸿沟   不可同日而语   D.判若鸿沟   不可同日而语   大相径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目的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16年1月7日晚,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同时发布通知表示,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①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④对此,证监会回应,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

    ②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⑤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③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   ⑥但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

    A.④⑥⑤①③②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③②⑤④⑥   D.⑤①②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作为研究者,  。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    。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评。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源离不开质疑与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球棍舞龙》,简要写出漫画内容,并说明寓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在近期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在距离终点仅有300米的时候,参赛选手伊斯梅尔·埃斯特班自行车车胎爆裂,他并未放弃比赛,而是扛起自行车,全速冲向终点。几秒钟后,后面的选手纳瓦罗追上来,本可轻松超过他赢得铜牌的纳瓦罗主动减速,跟随其后完成比赛。赛后,埃斯特班试图将奖牌交给纳瓦罗,但被纳瓦罗坚决拒绝。

    对于上述事件,有何看法或感受?请结合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