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生活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是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采取的改变会议“航向”的方针是(   )

    A. “和平共处”   B. “一国两制”   C. “平等互利”   D. “求同存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退却”是指   (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实行农业集体化

    C. “斯大林模式形成”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今国际社会中,在美国领先世界的同时,欧盟努力地用一个声音说话,“金砖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现象表明   (   )

    A. 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   B.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C. 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   D.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基本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

    A. 三民主义   B. 变法图强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惨遭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   (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于2014年9月19日至2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张骞出使西域

    C. 玄奘西游        D. 昭君出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 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代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宋史》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记载,出现该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B. 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1900年,路灯开始在北京出现。灯光映照着景山前的排楼上‘弘佑天民’四个大字。而此时慈禧太后正行进在西逃的途中,只留下京师的子民们直面战争的苦难。联军成了北京城的主宰,日本兵在城里大肆搜刮财物,美利坚的军队在紫禁城里阅兵以炫耀武力,法兰西的官兵在进行马球比赛,只是坐骑换了中国的毛驴。”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有“桥的国度”之称。遍布神州大地的桥,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宛平城外的卢沟桥,这座华北第一大联拱石桥已经静静地横卧在永定河上达八百年之久,岁月的风霜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印记,值得后人品读、深思。以下事件与卢沟桥紧密相关的是   (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年分田做主人,今岁分田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689年的这一法律文件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请你想一想这部法律文件是  (   )

    A. 《人权宣言》   B. 《权利法案》

    C. 《拿破仑法典》   D. 《联合国家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各行业大机器生产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创造发明是  (   )

    A. 珍妮纺纱机   B. 蒸汽机

    C. 火车机车   D. 内燃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 “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材料二:

    (2)材料二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期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

    材料四: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于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4)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1)结合所学回答,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用意何在?客观上说,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这是为什么?

    【材料二】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提出)皇帝仿效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

    (2)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的“亚历山大二世和明治天皇”的“变法”分别指什么事件?后来在康有为推动下,皇帝终于“宣布变法”,这次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4)结合所学回答,催生中国企业1992年和2001年两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梦】

    材料一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1)“建国梦想”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其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

    材料二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强国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 年3 月17 日新华网

    (3)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圆梦设想】

    材料四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4)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战争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有关战争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中③是战国中的哪个国家?战国时期各国不断征战,战争在客观上也能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范围内促进东西方文明融合的战争事例。

    材料二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中这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此次战争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三

    2016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共同参观了夏威夷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并一同向死者献花。在随后的讲话中,安倍对……事件中阵亡的美军战士和其他二战遇难者表示“衷心和永久的哀悼”,但没有道歉。安倍称美日同盟将“走向新高度”。

    (3)材料三 “……事件中阵亡的美军战士”中的“事件”指什么?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4)根据材料四写出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

    (5)结合上面四则材料,谈谈如何维护“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