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null 4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 题
  1. 从某种性状全为野生型的自然果蝇中,选用一对野生型雌雄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雄果蝇。研究发现,突变型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其中一个亲本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由于基因表达的异常导致突变型雄果蝇产生

    B. 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能判断显隐性

    C. 若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能判断显隐性

    D. 突变型雄果蝇的突变基因不一定来源于母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去皮的苹果研磨过滤后的提取液中可检测出蛋白质

    B. 盐酸处理染色体能促进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结合

    C. 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于提取色素

    D. 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蛔虫细胞呼吸作用产物的检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4 题
  1. 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实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另一组在黑暗中,48 h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下表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离子浓度的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在光照条件下

    1090

    135

    27

    179

    在黑暗环境中

    435

    105

    35

    113

    A. 大麦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速度受光照影响

    B. 大麦根细胞膜上运输钾离子的载体比运输钙离子的载体少

    C. 大麦在光照条件下吸收钾离子的相对速度比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

    D. 大麦在黑暗环境中吸收镁离子的相对速度比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可能分别起源于在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好氧细菌和蓝藻,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整合进入了真核细胞之中。研究也表明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特有的核糖体,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能较为准确地支持该假说的是

    A.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环状DNA分子结构

    C. 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都有一定的自我复制功能

    D. 能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氯霉素也能抑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关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分子结构中有碱基配对

    B. RNA不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分子结构中没有碱基配对

    C. DNA和RNA都能与特定的化学试剂结合发生特定颜色反应

    D. 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可通过RNA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双链,然后置于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关于该果蝇的精原细胞的一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B.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后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C.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前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相同,染色体数不同

    D. 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者中期细胞中,32P的DNA的含量不同,染色体数相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台盼蓝染色,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这种染色排除法可判断细胞死活,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

    (2)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能分解溶酶体膜,试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

    (3)农民在不同的年份在同一块田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这是农业生产常用的轮作方法,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作物产量常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的作用,核膜将核DNA与细胞质分隔开,这对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植物幼苗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为验证KHCO3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小组称取其幼叶3g,均分为甲、乙两份,分别做如下实验。(注意:实验中使用的氧电极可测量溶液中O2变化的速率)

    实验一:采用某种实验方法将甲份叶片用来制备叶绿体,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二:将乙份叶片切成约l.0mm×l.0mm的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为了获得纯净叶绿体,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KHCO3的浓度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适宜光照、温度和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切片的02释放速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栽种马铃薯和莲藕等作物时,多施用K肥可以提高产量,试推测K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种观赏性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这种观赏性鱼有多对相对性状如眼型有正常眼、非正常眼等,尾鳍有单尾鳍、双尾鳍等,体色有白色、紫色等。

    (1)某科学家分析,一条纯种雌性金鱼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某种原因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正常眼突变成为非正常眼,用该金鱼与正常眼雄鱼杂交,F1雌雄金鱼中均有正常眼,也有非正常眼。则在非正常眼和正常眼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题中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控制眼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

    (3)如果已经证实控制尾鳍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单尾鳍对双尾鳍显性。某养殖场出于生产的需要,需要通过杂交育种培养出一批在金鱼鱼苗期就能识别出雌雄的鱼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成鱼有单尾鳍的雌雄鱼,双尾鳍的雌雄鱼。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尾鳍的基因用F、f表示。)

    (4)中国动物遗传学家陈桢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白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则紫色最深的金鱼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鱼与白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雌雄鱼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F2中紫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C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1)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回答有关胚胎工程有关的问题:

    (1)哺乳动物在自然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是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工程最终技术环节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2)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良种牛时,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的目的__________,在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之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哺乳动物胚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能被胚胎细胞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控制动物性别对于畜牧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控制性别的方法中,其中具有应用价值的两项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SPY-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