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对联适合于端午节的是(  )

    A. 曲曲星歌春似锦,家家灯火月如银

    B. 明月映天一轮满,甘露被宇万家明

    C. 夕照桑榆晚景好,时逢盛世老人安

    D.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空。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__________》【填作品名】)。

    (3)杜甫《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借人映己,婉曲抒情;柳永的《八声甘州》中用了相似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不写远方,直接处理问题

    ——诗人于坚、西川读鲍勃•迪伦

    南方周末:什么时候接触到鲍勃·迪伦的?

    于坚:80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我们就接触到这些东西,基本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来接受他。迪伦通过歌告诉我们,人还可以怎么样去生活。在受物质主义强大影响的时代,人特别害怕死亡,拥有越多越害怕死亡,但是鲍勃·迪伦的这种精神让你感觉到可以以一种超越的方式去面对死亡。

    南方周末:从诗的角度来分析,鲍勃·迪伦写的歌词有哪些创新?成色如何?

    于坚:就歌词来讲,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诗。他的诗既有抒情的,也有《像一块滚石》的那种。看上去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你又觉得里面充满了含义。这首诗里面有一种禅宗的效果,像唐代诗僧寒山的诗。仅这一首诗,他就是一流的诗人。这样的诗他还写过很多,而且他的诗风格很多样,根据表达的对象、感觉不同,他可以写得非常抒情,直截了当,也可以是后现代风格的。

    西川:这些年来,中国诗歌界所接受的外国诗歌,基本上都是书面的、精英化的,越复杂越好。从一个读精英诗歌的人的角度,可能会觉得鲍勃·迪伦的趣味正好相反。鲍勃·迪伦写的跟歌唱有关系,当然迪伦往里边附加了价值观,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了他的情趣。另外,我觉得这次奖给鲍勃·迪伦,实际上不是给他一个人,应该是给他那一代人。二战以后,他们对于世界文化的塑造,他们所起到的那个转向的作用,非常巨大。

    南方周末:如果把鲍勃·迪伦的歌词拎出来,照诗歌的标准衡量,他足够得诺贝尔吗?

    西川:鲍勃·迪伦的歌词,有时候主题挺重,但是语言使用很巧。有些字词搭配很巧,使他的语言有一种飞扬感,能让重的东西飞起来。他有一首讲命运的诗。一般的歌手哪敢唱命运呢,中国的歌手永远唱的,不是我爱你就是你不爱我,或者咱一块儿去西藏、远方……所谓远方,就是不处理问题。鲍勃·迪伦是处理问题的人,他直接处理的,全是这个世界上的问题。

    于坚:鲍勃·迪伦是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招魂的巫师。文学起源于招魂。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从《诗经》开始就知道,诗是用来招魂的。

    南方周末:你觉得这次把奖给鲍勃·迪伦是文学边界的拓宽,还是只是一个回归?

    于坚:我觉得是一个回归。对美国来讲,无论是狄金森,还是惠特曼,还是弗罗斯特,都是这个路数的诗人。我觉得迪伦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南方周末:将来有没有可能,一个广告文案或者任何带字的作品,都可以拿来评价文学意义?

    于坚:只要那个东西有招魂的力量,完全可以。这次的授奖,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我觉得年轻一代会重新去听鲍勃·迪伦,会发现人其实可以像他那样活着,完全可以非物质化的,生活在一种精神性的世界里面。

    南方周末:中国也有鲍勃·迪伦式的人物吗?

    西川:鲍勃·迪伦那一代人扭转了战后整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没有这样的人。鲍勃·迪伦那一代都是发明性的诗人,小说家,音乐人。中国唱摇滚的,摇滚也是从西方来的,民谣也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不光是音乐人,中国好多方面都是缺少发明性的人物。

    (选自2016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南方周末》记者所说的“成色”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坚认为,鲍勃•迪伦的影响并不在文学意义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他吿诉人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面对死亡。

    B. 西川认为,这些年影响中国诗歌界的外国诗歌,基本上是书面的、复杂的、精英化的, 而不是鲍勃•迪伦式的简单、通俗的歌词。

    C. 于坚认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的回归,就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勃•迪伦同狄金森、惠特曼等人的诗是招魂的,代表了一种主流文学传统。

    D. 西川认为,中国摇滚来自西方,民谣也深受西方影响,但缺少发明性,也没有出现像鲍勃•迪伦这样扭转了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人物。

    3.鲍勃•迪伦写的歌词如何体现了创新性?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怎样理解鲍勃•迪伦创作中的“不写远方,直接处理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请梳理记者提问时的采访思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

    我规规矩矩背好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也许所有的女子全是这样的: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①或薛西佛②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子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孱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 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注释】①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②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处罚将山脚下的大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1.作者在第段中描述女子扫地煮饭的用意是______。

    2.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也是水湄”的含义。

    5.以第段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纸 鸢

    袁 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①,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稜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1.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属于(    )

    A. 写景诗

    B. 咏物诗

    C. 哲理诗

    D. 闲适诗

    2.对两首诗歌中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袁诗首句中的“假”是对“风骨”否定。

    B. 袁诗第二句中的“自觉”二字饱含讽刺。

    C. 曾诗开篇的“乱条”已经透出感情倾向。

    D. 曾诗中的“飞花”“日月”隐含作者之喜。

    3.《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做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左雄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宜擢在喉舌之官(__________)(2)坐臧受罪(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稍迁冀州刺史

    A. 只

    B. 渐渐

    C. 随即

    D. 稍微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又与直善(     )

    A. 擅长

    B. 羡慕

    C. 友好

    D. 赞许

    4.文中画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B. 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C. 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D. 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5.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

    6.概括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不捶扑九卿的理由。

    7.文章善用典故,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行,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______________ 的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散亡磨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稍稍见称于人             业精于勤

    C. 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作者在第①段中以颜回为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

    B. 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

    C. 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会受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

    D. 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古圣贤和鸟兽、草木、众人一样,同样会死亡,不过古圣贤人的肉体虽然消灭殆尽,但精神不灭,因为他们能够修身立德或者施事立功,又或者能著书立言。

    B. 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推进, 首先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C. 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

    D. 本文题旨深刻,伤时悲忧之气溢于笔端,而对学生徐无党则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世上的人来来去去,日复一日: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平心静气只愿活出“味儿”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