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7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7 题
  1.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酷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明代内阁,清朝编修的《历代职官表》认为其“总之钧衡近地,职参密勿,其事权之属与不属,原不系乎宰相之名,而惟人主之威柄以为操纵”。这反映了

    A. 首辅权力的扩张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制度变更的惯性

    D. 宰相制度的弊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A. 郡县制

    B. 三省制

    C. 行省制

    D. 三司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 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A.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

    B.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

    C. 王位世袭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

    D.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 夏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王位该由谁继承

    A. 大儿子

    B. 三女儿

    C. 二儿子

    D. 四儿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卿大夫

    C. 士

    D. 鲁国国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右边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在御史大夫下设诸卿,分理朝政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政制”最可能指的是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执掌群臣奏章

    ③管理军事

    ④下达皇帝诏令

    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发展交通的需要

    B. 拓展疆域的需要

    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有:

    (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2)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 (1)(2)(3)(4)

    B. (2)(3)(4)

    C. (1)(3)(4)

    D. (1)(2)(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 澎湖和琉球

    B. 河北、山东

    C. 西藏

    D. 岭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阅读下列两幅图,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 分封制、郡县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分封制、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 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 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 置三公,事归台阁

    D. 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枢密院

    C. 参知政事

    D. 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 专制集权的加强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特务统治的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关于清朝军机大臣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军机大臣的设置表明皇权的强化

    B. 军机大臣实质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C. 军机大臣一直无权参与军国大政

    D. 军机大臣遵旨办理机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存在的基础

    C. 是十分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 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

    A. 魏晋九品中正制   B. 隋唐三省六部制   C. 元朝设立中书省   D. 清朝设立军机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不敢扬声。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这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三中的“寡人”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央官制有何特点?

    (3)材料四中群臣“皆不敢扬声”,实质上反映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中的哪一对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三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汉代主要实行什么选官制度?当时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与先秦时世官制比较有什么进步性?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