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4 题,选择题 4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性学习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  )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____________(大放异彩 大显神威)。隶书庄众典雅,蚕头燕尾,厚重拙朴;草书恣(  )意奔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楷书简爽端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3)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语段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的权益,又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综合性学习。

    “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全国城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则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

    (1)篮球赛结束后,看到小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针对“半瓶水”的浪费现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照示例,再为这一活动设计三个方案。

    示例:组织“半瓶水”浪费现象调查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1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2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使用手机的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3

    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1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 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C. 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你从材料3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 女登山者麦子在连续两年攀登珠峰遇挫后,义愤填膺,痴心不改,终于在今年5月20日成功登顶。

    C. 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D. 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有不少出租车和私家车免费接送需要帮助的考生,这些车主乐此不疲,他们的暖心之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短语与“河中石兽”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 刻苦钻研 激动万分

    B. 驿路梨花 苏州园林

    C. 从三到万 曹刿论战

    D. 风卷残云 纪念白求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 《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C. 《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B. 《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 《童年》中的“好事情”,他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开朗健谈,喜欢邪魔鬼道。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娅,她美丽动人,容易亲近,但后来变得自私自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题文)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5)子欲居九夷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事务所,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②我问事务所的李信律师,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事务所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儿打杂,同时让他看书备考。我们啥事也没给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④“老实?你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头。

    ⑤后来我再去事务所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今天夹克上带钉,明天头发又换了一种颜色。

    ⑥那年律师考试前没几天,我去事务所办事,发现那桌子没了,常远也没了踪影。问老李,老李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的一个酒吧里演出去了。他爸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老李的微信:“还记得那个从我这儿跑了的摇滚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他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带点调侃地回复。

    ⑩之后,因为工作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与鉴睿律师事务所和老李少了很多交集。

    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头条新闻。矿务局部分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遇难矿工的家属,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⑫就当矿难的悲哀慢慢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吸引了我: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让我震惊。

    ⑬我立刻致电老李,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就在茫崖!听他爸说,常远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后来他自己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⑯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被逼备考律师——_________——______——帮助穷人打官司

    2.读文中画线语句,完成题目。

    (1)简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

    (2)第⑫段画线处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3.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4.小说的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用很大的篇幅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

    请以《密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