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gěng)阔(chuò)分道扬(biāo)悬梁刺(gǔ)

    B.滑(jī)笑(chī)鞭入里(pì)浮想联(piān)

    C.聚(zǎn)褒(biǎn)言简意(gāi)玲珑透(tī)

    D.褴褛(lánlǚ)恣(suī)寸积累(zhū)探得珠(l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固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A.罾:用网捕。

    B.书:字条

    C.以:同“已”,已经。

    D.篝:笼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这场意外事故中,我们大家都获益匪浅

    B.群山环抱的西宁古城,高髙低低的的楼房鳞次栉比

    C.公安机关一举捣毁了犯罪分子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这个制假窝点。

    D.游客们看到这别具匠心的高原美景,纷纷拿出照相机不停地拍照留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外在特征明显,连平顶山花莲洞的妖魔银角大王都能对着“影神图”一 一指认:“这骑着白马的是唐僧,这毛脸的是孙行者,这黑长的是沙和尚,这长嘴大耳的是猪八戒”。

    B,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

    C.《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D.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是孟子所著,是儒家经典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是(  )(2分)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________。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为下面这段话选配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5月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按照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酒驾车的,将被处以拘役的刑事处罚,并吊销驾驶执照,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因此,高晓松可能成为“醉驾入刑”后第一位中招明星。

    A.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

    B.高晓松酒驾获刑。

    C.高晓松或成首个醉驾入刑明星。

    D.高晓松或成第一位中招明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范滂传(12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②厉:磨练。③掾属:下属的官。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⑤猥:众多。⑥叨秽:贪污腐败。⑦简札:指奏章。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⑩塞:消弭,平息。

    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以其境过清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________    ⑵疑有私________

    ⑶即自狱________              ⑷引与俱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2分)

    ________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初见嵩山(3分)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1分)

    ________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昆虫(4分)

    ①昆虫也能供人类当食品吃?

    ②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院内,一位女教授胡列塔?拉莫斯?埃洛蚀伊正领导着她的动物专业研究小组,研究着将昆虫当食物的课题呢!

    ③其实,早在许多年以前,在那些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已经把昆虫作为食物了,有的还作为粮食来吃哩!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如美国等,专门商店或饭馆、餐厅里也经常出售用昆虫做的罐头或菜肴,较多见的是蚂蚁、蛾蝶、蛾状毛虫,蜜蜂幼虫、蚕蛹、龙舌兰红囊、蜜蜂等。

    ④至于在墨西哥,人们食昆虫同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个州的居民爱食昆虫,所食的昆虫种类多达57种,主要的有蚂蚁、直翅目昆虫、甲虫、蝉,甚至苍蝇、蚊子、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

    ⑤不过,女教授和她的助手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以蚂蚁一类昆虫来说,每100克含蛋白质为20.4克;而100克鸡肉和鱼肉所含蛋白质分别是20.2克和18.9克,100克蛋类所含蛋白质更少,仅6.4克。其他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100克蚁类所含的量也要比100克鱼、肉、家禽等所含的量高得多。因此,女教授认为,人类在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只有昆虫才可用作代用品。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有系统地加以利用,那么昆虫定将成为未来的可信赖的食品。

    1.第①段用问句开篇,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

    2.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节制是心灵的闸(5分)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ī)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2分)

    2.请说说文中③④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亲近泥土(15分)

    ① 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见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

    ②“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③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

    ④《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于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而重之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出生那天起,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了跳了,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泥孩。

    ⑤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

    ⑦从格致意义上来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故乡”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把被遮蔽的东西豁然敞开,把那本已模糊的旧日情怀,以生动鲜活的“图示化外观”展现出来,烙印在心灵的屏幕之上。

    ⑧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矇昽的睡眼,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土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慢慢地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

    1. 第①段划线句中 “凉意”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

    2.第②段“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一句中的“熟悉”“陌生”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

    3.第⑥段中说“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从本段看,作者说自己生命萎缩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

    4.在作者看来“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家乡?结合第⑦段内容分条作答。(4分)

    答:________

    5.从全文看,作者提出“亲近泥土”的理由有哪些?(3分)

    答: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

    2.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5.________,失道者寡助。(《孟子》)

    6.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柳永《凤栖梧》)

    7.这正如地上的路;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9.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2012年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教育部门如此重视书法教学,你觉得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________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