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A. 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       B. 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

    C. 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D. 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①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   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

    ③圣西门的论著         ④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

    A. 《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B. 《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C. 《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D. 《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B.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C. 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D. 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A. 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 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

    C. 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D. 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B. 神权与王权结合

    C.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实行政治统治的重要保障。对于西周的政治制度,如果以“天下归周”来理解分封制,那么使西周实现了“天下归心”的制度是

    A. 礼乐制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对秦始皇作出如下评价:“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

    A.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推恩令     B. 察举制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 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 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 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 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柏拉图曾就雅典民主制度指出:“……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其意在表明

    A.对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担忧       B.民主制的核心精神是自由

    C.民主制度维护了公民权利        D.雅典民主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B.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C. 三权分立了分权制衡        D.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52年,英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

    A. 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 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 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D. 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 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 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 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D. 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要和平,争民主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A. 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 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 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D. 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

    B.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

    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适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 民族团结的力量           B. 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C.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D. 民主政治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 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 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D. 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 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 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C. 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D 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材料中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D. 世界各国势均力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材料二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材料一秦国选举人才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选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材料二   1787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材料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