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0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篇历史论文把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美国前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3年出版的《大失控与大混乱》就预见到了苏联解体之后留下了一个地缘政治的黑洞,而具有帝国冲动的俄罗斯很可能与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发生冲突。他还说过:“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争夺世界霸主必将两败俱伤

    B.美俄的霸权行径遭国际社会唾弃

    C.是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性反思

    D.美国政治家将俄国视为称霸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C.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D.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今天)我从亡国来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

    A.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

    B.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职权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掌理一切政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合力的产物。除了具备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特点外,又赋予了时代新特点,这主要是因为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的萌发③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④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人民军队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材料二

    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联邦投资的铁路和航运网。目的是刺激商业发展和使国家更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但是,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不希望对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担心会导致海外贸易缩减和提高生活费用。国会最后没有批准这项报告。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2)概括汉密尔顿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张。结合材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析这些主张未被批准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记载的却是一系列惨痛的回忆。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9年12月22日人民网刊文《环球瞭望:中日“世仇”可以法德历史为鉴》指出: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与中日关系有些相似,20世纪中期以前的百年间,法德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战后法德两国和平发展,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渐渐走到了一起。……以前是所谓的“德法世仇”,今天,两国正在共同参与组织一个和平的.超越民族的社会。……中日两国可从中获得借鉴。

    (1)请列举至少三例19世纪末以来,造成中日两国“世仇”的重大事件。综合归纳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

    (2)“德法世仇”化解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是如何打破外交关系的坚冰的?导致这一事件的直接推动因素是什么?

    (3)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才能实现类似法德的合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