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7 题,其中:
选择题 6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4 题,中等难度 3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5 题
  1. 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

    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商朝有相当多的卜人与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

    几乎每事都要都有要占卜,这表明

    A.商朝的专制特征明显

    B.政治上的神权色彩浓厚

    C.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和谐

    D.君权神授与天人咸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丞相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

    A.创立于西汉       B.长官亦为宰相      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D.参与政事的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利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西周分封制  ②西汉“中朝”的建立   ③明朝的内阁制 ④清初建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死任何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元朝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                B.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明朝皇帝和官员依法办事                D.清朝皇权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

    C.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   )

    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南京条约》刚刚签订完毕,英国商人詹姆斯先生就来到中国从事贸易活动。按照条约规定,他可以(   )

    A.前往福州采购在欧洲畅销的乌龙茶         B.乘坐游船在南京秦淮河上感受中国古典文化

    C.游览苏州城著名的园林建筑              D.在北京设立驻华贸易公司办事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中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从现代化的角度研究以下事件,评价最低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主阶级抵抗派曾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B.在黄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百日维新开启了中国国防近代化历程

    D.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是从国民革命军开始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0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一二·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存在,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作出了让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淞沪会战    ③辽沈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仅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问题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图所示纪念章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共产党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2012年7月,某单位编印红色旅游宣传提纲,①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太行硝烟,胜利曙光”②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千里跃进,将军故乡”③以松花江、鸭绿江和长白山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抗联英雄,林海雪原”④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请你判断上述旅游区的主题形象(  )

    A.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C.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日军占领南京,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萨发洛夫发表讲话,指出:“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比如把督军推倒,把土地收归国有。”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新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这一权力机关。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实际上执行我国最高权力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政务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由于对领袖个人崇拜的风气日益增长与阶级斗争不断地扩大化和绝对化,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党内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发展   ④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以下对其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②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③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向社会主义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把人们按民族划分,不是巩固民族壁垒,相反,是打破这种壁垒,把居民统一起来。

    B.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民族自决,各少数民族无权通过集体表决的方式决定自己在中国大家庭的去留。

    C.民族自治机关的行使自治权时有较大自由,自治程度相当于美国联邦制下的各个州。

    D.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前提和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    )

    A.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下图所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阅读下面的前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表,下列选项的表述正确的是( )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3040

    中共党员

    668

    708

    1667

    约占54.5%

    约占57.7%

    约占54.8%

    民主党派

    274

    284

    565

    约占22.3%

    约占23.2%

    约占18.6%

    无党派

    284

    234

    808

    约占23.2%

    约占19.1%

    约占26.6%

    A.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C.全国人大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土组成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权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  )

    A.以国民党身份组织工人运动

    B.独立建立中国的武装力量

    C.成功收回九江汉口英租界

    D.坚决回击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以下纪念“孵出小鸡”的邮票是 (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右图所示的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

    的一项是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6.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7.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8. 下表为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这说明( )

    A.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B.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                  D.是多党制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9.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0.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某班学生的观后感,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长了

    ④它反映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1. 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既是亲密的友党关系,又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2.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为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出台指明了方向。(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4.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为保家卫国,山东、直隶一带的人民纷纷组成义和团,与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5. 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的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2分)

    (3)新中国成立前后,法制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 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洲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国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1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