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选择题 3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说明

    A.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 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 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国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增派军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支持前线。当时台湾海军未加阻挡,还友好地亮出“请通过”信号。这说明台湾当局

    A. 拥护“一国两制”

    B. 希望与中国共产党结成军事同盟

    C. 认同“一个中国”

    D. 欲放弃台独实现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A. 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

    B.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 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 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 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 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 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 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A. 香港问题

    B. 台湾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国际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 家谱

    B. 宗祠

    C. 族规

    D. 授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地方服从中央

    B. 集权独断

    C. 世袭传承

    D. 政务繁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

    B. 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

    C. 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 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至上

    C. 维护私有财产

    D. 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此,他们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 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C. 联邦宪法好看而不实用

    D. 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军备落后   B. 政府腐败

    C. 军费匮乏   D. 军纪松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A. 鸦片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

    C.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 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诗中“煮豆燃萁”指

    A. 天京变乱

    B. 金田起义

    C. 定都天京

    D. 天京陷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下面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A. 俾斯麦

    B. 马克思

    C. 圣西门

    D. 列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 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 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一本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史少方(人名)根红苗正,又是高干子弟,在学校又是班长,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学校最大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破四旧立四新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他冲锋在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这段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改革开放实行的初期

    C. “文化大革命”的初期

    D. 1957年整风运动当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此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实施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

    A.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B. 确立了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则

    C. 为两岸交流建立了联系渠道

    D. 确认了两岸的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互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所示漫画为《梅开三度》,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世界多极化格局确立

    B. 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 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D. 大国之间矛盾不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

    A.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 美苏争霸正式开始

    D. 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列是一组关于柏林墙的图片,柏林墙见证了德国分裂的历史,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 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B. 占领国实行不同的政策

    C. 雅尔塔体系存在不稳定性

    D. 美苏“冷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苏联的解体

    B. 朝鲜的分裂

    C. 两极格局的瓦解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 “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

    A.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B.《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C.《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请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美、英国家政体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国家元首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请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美国、英国分别是什么政体?与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