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她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   )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契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盐酒税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东晋雕塑家、画家戴逵,铚县(今濉溪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

    戴逵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C

    明清棠樾牌坊群,每座牌坊都有情感交织的故事,父慈子孝的,乐善好施的,守节的等。

    建立牌坊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封建宗法制统治。

    D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少含有以下几层含义:内部供应;内部使用;技术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他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条约(TREATY)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

    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D.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变化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留学生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连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流学生主要流向苏联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④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经历了向美国、日本、苏联和世界各国学习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研究雅典古代民主政治时发现,梭伦改革推行民主政治最后却社会矛盾重重,自己被迫选择逃离希腊,而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却实现了梭伦所不曾有的社会稳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雅典城邦不适合实行民主政治

    B.庇西特拉图庇梭伦个人有魅力

    C.激进的政治手腕有时会更有效

    D.雅典社会矛盾呈现出缓和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伏尔泰曾为之深深感动,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争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 。下面解读最符合题意的是(   )

    A.说明英国的封建特权进一步被扫除

    B.表明英国政府对科学和人才的尊重

    C.因为牛顿开创了严密逻辑近代科学

    D.牛顿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存在着“国有”与“私有”的动态演变。阅读下列材料(28分)。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市场需求旺盛,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来出现了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官营已经逐渐没落,民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近年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建国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张赛群《中国近现代国经民退现象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2)分析材料二中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所产生的结果,并对三大改造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进行辩证解读。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5年3月11日德国总理访日三次提及历史问题:正视历史,才能被国际社会接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作为三大国策,经过十年努力。到1877年大体完成了破旧改革,在第二个十年开始后,日本面临富国强兵和强兵富国的选择。富国与强兵不可分割。但是,在富国的基础是强兵,还是依靠强兵去富国,是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明治初年,政府的总方针是富国强兵,把殖产兴业摆在首要。第二个十年明治政府的建国方针变了。……转向军国主义,是企图把失之于列强的损失,用对外扩张掠夺加以补偿。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是为了实行“强兵富国”,向外掠夺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明治初年以,日本财政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使立新事业步履艰难。贪婪凶残的对外掠夺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出路。……军国主义也是转移国内人民视线,加强国内控制,巩固政权的有力手段。

    ——选编自丁建弘主编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材料三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1970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建国方针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其对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