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如图,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假如你要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你应该去下列哪些遗址

    ①山顶洞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河姆渡遗址    ④半坡遗址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现的社会风貌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推行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你能猜出右边的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个吗?

    A.猪        B.羊          C.兔          D.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最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A.朝秦暮楚        B.纵横捭阖        C.远交近攻       D.退避三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一座历经了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在强震中挺立了下来,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它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一次主题班会中,同学们讨论了上网利与弊的关系,得出了“上网既有利、也有弊”的结论。同学们的结论最符合下面哪一学派的观点: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A.《离骚》             B.《论语》          C.《孙子兵法》          D.《道德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孔子这种教育方法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而知新      C.谦虚好学     D.有教无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的急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

    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3分)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2分)

    (2)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他们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4分)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至少写出3点)

    (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从这次改革的史实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2009年4月3日,台湾马英九亲率“中央部会”文武百官在圆山忠烈祠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政府”为纪念黄帝,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

    ——摘自百度网《祭奠黄帝陵  悠悠中华情》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是谁?他被中华儿女尊奉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说说他的贡献?(2分)

    (3)台湾人民为什么也祭奠他?(1分)

    (4)请你对台湾人民说一句深明大义的话。(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