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通典田制》规定的授永业田:“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         B.以发展军事为主要目的

    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对特权阶层存在双重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

    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

    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缺乏政府监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南向北房      B.东厢房

    C.西厢房      D.北向南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法国1 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写道: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三: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中曾写道“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材料四: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

    (4)按照材料四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唐代和英国“光荣革命”是如何对权力进行约束的,并指出对当今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可提供哪些借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治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明治政府还宣布士、农、工、商平等。废除大名等贵族称号,改称华族,武士改称士族,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统称平民。允许平民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通婚。明治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新兴地主从中获利,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扶植保护私人企业,修建铁路,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材料二: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1787—1789年法国游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民主与自由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

    ——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於时,足负起衰之责;而魏、侯、申、吴,山林遗逸,隐与推移,亦开风气之先。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圣主贤臣,莫不以提倡文化为已任。师儒崛起,尤盛一时。

    ——引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

    材料二:(顾炎武)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於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

    ——引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乾盛世时,清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推行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所述,指出顾炎武的学风有何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学风从正反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