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解答题 6 题,填空题 2 题
中等难度 2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们燃烧产生的热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不需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硝酸铵、氯化铁三种固体
    B.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C.氯化铵、氢氧化钾、硝酸钠三种溶液
    D.酒精、汽油、蒸馏水三种液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
    D.用干冰作制冷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B.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玻璃刀头上镶嵌的石墨用于切割玻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之一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C.实验室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25gKCl溶液蒸干得到5g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B.稀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
    D.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液体读数
    C.
    NaOH固体称量
    D.
    测定溶液的p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2
    B.K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可证明KNO3溶于水吸热
    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证明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某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6 题
  1. 为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将金属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3支试管中.根据铜加入盐酸中无变化,______现象,判断出Al>Fe>Cu.
    (2)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只取一次盐酸也能证明Al>Fe>Cu,他在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是Fe______.
    (3)丙同学只调整了乙同学插入盐酸中金属的顺序,也能得到正确结论.丙同学调整金属的顺序为______.
    【拓展应用】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解释可能的原因.
    (2)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运用中给我们三条判断依据,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金属铝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Al+3CuO3Cu+Al2O3; 由此我发现了一条新的判断依据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的单质,F为红色固体的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C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C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u+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上图所列仪器中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是______.
    (2)甲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KCl+3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节能减排”已经引起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计算1000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
    (2)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 1000g 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m 5.6×104KJ
    C 3.67×103g 3.2×104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右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硫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甲是A、B 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在t2℃时,P点表示A物质的________溶液(填“饱合”或“不饱和”).
    (2)t1℃时,A、B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得到A溶液和B溶液,然后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冰块的小烧杯.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