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小的地形区是

    A、山区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    D、矿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

    C、太阳能资源     D、矿产资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都体现了自然资源具有

    A、地域性      B、多用性       C、有限性     D、整体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开始于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后工业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的做法是

    A、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 以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经济的需要

    B、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C、为了保护环境,可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D、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林业火灾       C、农业灾害         D、洪涝、干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B、人口死亡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                      D、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规律性           D、警戒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容量远小于东南部地区的原因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③西北地区历史悠久   ④西北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这句话反映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A、相对性          B、警戒性         C、合理性           D、临界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2.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阶段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人口迁移因素中不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                 B、家庭婚姻

    C、矿产资源                 D、宗教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地区有利于形成较大城市的是

    A、河流发源地                B、荒漠地区的绿洲

    C、在大河入海处              D、河流上游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许多大城市出现“唐人街”,这是因为

    A、收入不同       B、知名度不同       C、宗教团体占优势      D、华人影响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藏自治区预测其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指标是

    A、人口的出生率             B、人口的死亡率

    C、人口的迁移               D、人口的自然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目前城市化都在加速发展

    C、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D、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指出下来四幅图中,哪一幅城市功能分布是较合理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与“加人不加菜,只是加双筷”体现的文化观和人口生育观不相类似的是

    A、多子多福                      B、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C、众人拾柴火焰高                D、只生一个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年来北京在一些人行道改造工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料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

    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困难

    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

    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除了铺设透水墙以外,下列哪些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

    A、提高水的直接利用率                B、推广使用洁净能源

    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居住条件差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今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下列各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的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

    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交通能力

    C、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的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和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汽车尾气                              D、酸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人口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及其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

    1.三个国家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20年左右         B、40年左右         C、60年左右         D、80年左右

    2.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时被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住房条件差,社会不安定,环境污染严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图2中最能代表现代日本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①处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处可能交通拥挤             B、①处可能交通更为便利

    C、①处可能用地紧张             D、①处可能环境质量下降

    2.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④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展现了巴西人的崭新理念。南北两个人工湖几乎拥抱着整个城市。市区无工业区,居民公寓在六层以下,从广场至家庭的院落全部绿化,市内公路均为单行线,立体交叉,不设红灯,从而使整个市区成为一个放大的工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将首都巴西利亚建在巴西高原上的主要原因是

    A、近水资源,河流的上游          B、上风地带,空气洁净

    C、地势高,气候较凉爽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建设两个人工湖的主要目的是

    ①美化环境     ②调节气候

    ③减弱噪音     ④调节河流径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兰州城区主要交通干道的走向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放射状          D、环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2000年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

    ⑴ 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

    ⑵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

    ⑶ 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这些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区,简要分析其优势条件。(4分)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

    区的优势条件。(6分)

    (3)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表格与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

    材料: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外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⑴ 从表格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

    ⑵城市化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⑶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称为_______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和。

    ⑷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倒退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⑸ 英国大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起开始微弱增长。你认为这种现象应该称为(    )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再城市化      D.逆城市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