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此规定源于

    A.宗法制      B.分封制       C.“推恩令”     D.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

    A.秦、西汉     B.唐、元

    C.秦、唐        D.西汉、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和这副对联相关的古代选官方式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朝雍正帝统治时,创立军机处。关于设立军机处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此使内阁成为法定最高行政机关 

    B.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行政效率低 

    D.面聆皇帝旨意撰拟机要文书强化了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平民利益 

    C.袒护贵族特权            D.体现政治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他评价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

    A.邦联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联邦制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共产党宣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当时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A.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      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D.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效。1936年1月6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这表明美国(  )

    A.工业复兴收效甚微        B.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权力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在此,丘吉尔认为

    A.全面“冷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投有硝烟的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其依据主要是

    A.美国的冷战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B.西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C.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解体  

    D.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 ‘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其不再是世界上最强国家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D.美国在国际上的战略行动失去了以往那种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假如将来你成为一位政协委员,你会认识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该是(  )

    A.参与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的制定     D.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对于“一国两制”构想,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的是(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