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B.市镇经济的发展

    C.商业环境的恶化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D.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D.民族矛盾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

    A.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B.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

    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D.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毛泽东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此时(  )

    A.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B.三大战役已经胜利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即将举行开国大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同

    B.社会自然条件的制约

    C.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压制的程度不同

    D.民众接受西方思想程度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     )

    A.增加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尼克松总统曾说,中美两国人民可以来往,结果只好批准该代表团(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中美人民重新开始了往来;小球是毛主席打过去的,门打开了。这反映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显著特点是(   )

    A.地缘关系变动橇动中美两国走近

    B.民间往来推动官方交往

    C.经贸往来推动中美政治坚冰融化

    D.毛泽东打开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大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1年,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对杨承宗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从此新中国开始思考核技术的开发。这是基于当时(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美苏冷战的升级

    C.朝鲜战争的危局        D.赶英超美的狂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

    C.划分公民等级           D.设四百人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上述言论反映的思想包括(    )

    ①社会契约论 ②三权分立学说 ③人民主权论 ④浪漫主义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7世纪初建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辉煌一时,但19世纪中期以后它的经营却日益困难并最终解体。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殖民掠夺的经营方式难以持久

    B.商业垄断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C.英国对亚洲市场的依赖性减弱

    D.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克林顿执政期间,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克林顿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

    ①大规模减税    ②缩减政府开支      ③奉行赤字财政政策   ④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

    A.①③     B.①④     C. ②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61年6月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预备会议,就参加不结盟首脑会议制定了严格标准,如 “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据此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  )

    A.以反对冷战为目的               B.反对与大国交往

    C.始终专注于政治斗争              D.反对参与美苏对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

    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C.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

    D.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2年以来,希腊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着无力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按照国际惯例,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向其提供援助的应是(  )

    A.联合国与欧盟

    B.世界银行与欧盟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99年度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对经济全球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B.使得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失业增多

    C.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D.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产生了(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社会主义文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D.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修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已经比较明朗。而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指向中国。1887年,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征讨清国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续执行。”这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国策,进行了最好的表述。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约20年间,中日间的外交交涉一直围绕日本所挑起的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及要求修改条约这三大要点。基本上处于日本主导、中国应对的模式。日本选择与中国立约,绝非出于两国古代的友好历史,而是将中国这一东亚传统秩序的盟主,拉入以国际法为解释框架的近代外交体系中,以便实现瓦解原有秩序、进行对外扩张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让,单靠派遣驻外使团这一近代外交模式进行外交交涉,即可换来万年太平,维持原有的“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属于东亚传统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论所能轻易解释。这也难怪中方在向日本说明中国与琉球、朝鲜的宗藩关系时,只能以自古如此、“众所共晓”(黎庶昌语)来解释。

    ——据谭皓《重审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矛盾的体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日关系上为什么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及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相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加、荷、比、瑞典和瑞士等),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控制了社会主要舆论。

    ——摘摘自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一方面,它不仅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往往客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

    ——摘偏自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的双重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