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美洲草原上动物大迁徙的__________场面。

    (2)他心中想念的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__________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3)崔颢只能远望江上烟波,独自在心中__________一派苍凉。

    (4)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这种不确定性,__________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A.宏伟  养育  体会   从而   

    B.宏大  孕育  体味   从而

    C.宏大  养育  体味   从而   

    D.宏大  孕育  体味   反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填入下面这段话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就让我说出我的生活吧,让我说出:一颗露珠和一片花瓣的甜言蜜语。说出一棵小草在风里晃了晃,然后站稳了脚跟;          ;说出一个打镰刀的铁匠,每一锤都准确地砸在生活的节骨眼儿上;         ;让伤口在春天长出碧绿的叶大红的花;我只用满身的鸟鸣和一条河流:            。

    ①说出一只燕子在早晨穿过细雨,说出一头老牛在黄昏摇动尾巴。

    ②说出一只燕子穿过细雨的早晨,说出一头老牛摇动尾巴的黄昏。

    ③让疼痛像白云慢慢地飘逝,

    ④让疼痛像秋叶一片片地落下,

    ⑤让生活流出柔软,把日子叫得欢畅。

    ⑥把日子叫得欢畅,让生活流出柔软。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

    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

    D.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①其曲(合于)规  

    ②故天子政(听从)  

    ③孔子(以……为老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①吾尝(提起脚跟)而望矣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响亮)  

    ③驽马十(马行走一天的路程),功在不舍

    C.①(借助)舟楫者  

    ②君子(同“性”,天赋,资质)非异也

    ③六艺经传皆(通晓)习之

    D.①故不积(半步)步,    

    (登上)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君子不齿(并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组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师不必贤弟子        ②防民之口,甚防川

    B.①积土成山,风雨兴     ②或师焉,或不

    C.①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   ②授之书而习句读

    D.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4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A。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C,黛玉也哭个不住B。一时众人慢慢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D。

    脂砚斋批语四句:

    ①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②自然顺写一笔。③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④傍见一笔,更妙。

    1.与脂批①相应的语句(   )

    2.与脂批②相应的语句(   )

    3.与脂批③相应的语句(   )

    4.与脂批④相应的语句(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4分)

    (例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                          

    故乡的歌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宝玉挨打有哪些直接原因?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①,欲观其裸。浴,而观之。僖负羁②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自贰焉?”乃馈盘飧,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重耳,重耳敢不拜?”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浴,而视之。         迫近

    B.怀与安,实败名         留恋

    C.乃馈盘飧,璧焉。      放置 

    D.君称所以佐天子者重耳   命令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其身,耻师焉  (《师说》)

    以告,杀之     (《邵公谏厉王弭谤》)

    B.乃馈盘飧,寘璧  (《重耳之亡》)

    又如是而嫁,则就木 (《重耳之亡》)

    C.告姜氏         (《重耳之亡》)

    秦晋,匹也,何卑我 (《重耳之亡》)

    D.闻之者,吾杀之矣   (《重耳之亡》)

    若壅其口,与能几何?(《邵公谏厉王弭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3分)

    (2)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3分)

    (3)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2分)

    4.请简要概括选文中女子的突出品质(选择其中3位概括即可)。(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3分)  

    2.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2)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5)          ,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6)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         ,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语•泰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大明湖之春

    老舍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③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④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⑥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⑦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⑧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

    【注】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的稿。

    1.文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5分)

    2.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作者笔下春天和秋天的大明湖各有什么特色。(4分)

    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就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出赏析。(6分)

    (1)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3分)(选自第3节)

    (2)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3分)(选自第6节)

    4.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删节)

    [瑞士]赫尔曼•黑塞

    ①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③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

    ④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指出第③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6分)

    2.议论性文章从来不排斥形象性,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的蕴涵(4分)(选自第4节):

    (1)黑塞在文中说:“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2分)

    (2)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2分)

    3.结合文意,阐述我们如何才能“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孩子与老人,是岁月变迁的两个阶段,维系情感的两个端点,生命传承的两种状态,......这里会有感人的故事,纯厚的情谊,深沉的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