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诗歌鉴赏 4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踯躅(chí chú)   (shàn)弹    (rù)暑     (xiān)细

    B.联(mèi)     (jiǎo)龙    (qīn)晓    手(wǎn)

    C.(shàn)溪       (lù)水     女(wā)     布(qīn)   

    D.萦(xū)      (zì)意     欢(xuè)    青枫(b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咨嗟   渔樵   九嶷山   流水孱湲   晨光暮蔼

    B.寂廖   宫阕   捣衣砧   天崩地坼   钟鼓馔玉

    C.戎马   阑珊   瓜州度   催眉折腰   待价而沽

    D.文身   荟萃   苏幕遮   光风霁月   繁文缛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让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杨玉环倾城倾国之美貌。

    B.青年学者们相聚在一起,指点古今,知人论世,大有拯救当今社会非吾辈莫属之感。

    C.万里长城虽已失去其原有的军事价值,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可不能自毁长城,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D.这对患难姐妹因战乱而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蕃情似此水   ②穷边有客游   ③大漠无兵阻   ④春风对青冢

    ⑤调角断清秋   ⑥长愿向南流   ⑦白日落梁州   ⑧征人倚戍楼

    A.①②⑤④⑥⑦⑧③                 B.⑤⑥⑦⑧②③④①

    C.①⑥③②④⑦⑤⑧                 D.⑤⑧④⑦③②①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由于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不足,恳请老师和同学们不吝赐教,为办好《科普报》尽一点绵薄之力。”(校《科普报》的征稿启事)

    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看到您老98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D.“……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现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某饮料广告的广播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4 题
  1. 下列选项是对《春江花月夜》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这几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人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实指诗人自己,用“谁家”“何处”构成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的同情;而月是团圆的象征,成为思妇与游子相思的媒介和纽带,正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D.“落月摇情满江树”,月已落天欲明,游子只有把自己深深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余辉下的江树上。“摇情”即激荡情思,游子无边的惆怅、诗人无限的同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至此,伟大诗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对《菩萨蛮(其二)》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就点明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还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写出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采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洁白如霜雪。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持取,捻弄

    1.请赏析上阕的意境。(4分)

    2.下阕“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不还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B.上而民和   唱:歌唱

    C.无之而不   靡:倒下

    D.其党与     察:仔细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越人为以求荣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B.礼仪修任贤德也       人非生知之者

    C.各小大之材处其位     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D.故观所举而治乱可见也   则或咎欲出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喜欢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4分)

    (2)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3分)

    (3)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D.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1)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子贡与孔子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4分)

    (2)“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略举一例进行理解。(80字左右)(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            。  (屈原 《湘夫人》)

    (2)人生亦有命,             ?  (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

    (3)鹿门月照开烟树,           。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4)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5)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蜀相》)

    (6)           ,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 《阁夜》) 

    (7)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贺 《李凭箜篌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请联系全文,分要点加以概括。(4分)

    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④段却写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3.综合全文,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第⑤段举出一句加以赏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