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pǐ) 火(bó)   字(tiè) 质疑问(nán)

    B.媚(chǎn) 业(yì)   家(qìng) 苗助长(yà)

    C.死(lēi) 子(xiē)   人(yòng) 谀献媚(ē)

    D.除(tì) 路(yōng)  口(shù) 鼻腻鹅(zh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   凄惋   箭拔弩张   提要钩玄

    B.如厕   桀骜   绿草如荫   责无旁贷

    C.翌年   雾霾   义愤填膺   以身作责

    D.消弭   渊源   灯火阑珊   大度包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来说,男人都认为强烈的爱情就像疾病一样,能够多次   同一个人,而且如果遇到什么无法逾越的障碍,使他不能     的话,甚至会送了他的命。尽管这种看法无可置疑,但女人们——她们的意见往往根据诗意而不是根据经验——硬说爱情,伟大的爱情,一辈子只能有一次落在身上。这种爱情如同雷电一样,人的心灵     被它击中,就要受到创伤,遭到蹂躏,被毁成一片废墟,从此以后,任何强烈的感情,甚至     都不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莫泊桑《修软垫椅的女人》)

    A.侵蚀   心想事成   如果   梦想

    B.侵袭   如愿以偿   一旦   幻想

    C.袭击   梦寐以求   假如   念想

    D.偷袭   翘首以待   假若   空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国庆讲话提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表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在和平基础上发展、在和平基础上繁荣,不搞霸权主义,不欺小凌弱。

    B.“占中”组织者得到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援助,该基金会由一些国际大企业撑腰,令人质疑“占中”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争取民主。

    C.成功设立烈士纪念日这件事明确提示我们,当下的中国社会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已是思想政治上的一盘散沙。

    D.网站10月2日报道,中国军方首次试射了一款路基洲际导弹的新型衍生导弹东风-31B,标志着北京针对美国的战略袭击能力正在完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羊兹拉特》的作者是辛格,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该文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温情,和孔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遥相呼应。

    B.鲁迅的《风波》从鲁镇乡村的角度反映张勋复辟时期以赵七爷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蠢蠢欲动,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哈姆莱特的经典台词“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止!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对人类的崇高礼赞,反映了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D.《红楼梦》写到贾宝玉的两次摔玉,第一次是初会黛玉,见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无玉,故要摔玉;第二次黛玉拿张道士提亲说事,认定宝玉在意这桩“好姻缘”,急得宝玉以摔玉来赌咒发誓,剖白真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稷下先生与“道”“势”关系的新发展

    余英时

    稷下先生的“不治而议论”也足以说明“道”“势”关系的新发展。“不治”表示他们“无官守”,即不在官僚系统之内,易言之,即不是君主的臣下而是“师”或“友”。“议论”则是今天所谓的批评。《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之“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论语》“庶人不议”及《孟子》“处士横议”之“议”(《孟子·滕文公(下)》),都是很明显的例证。“士”有议论的传统自周代已然。所以《左传》有“士传言”( 《左传·襄公十四年》)之语。但是把知识分子和批评完全等同起来,并由官方正式加以承认,则始自稷下。更重要的,这些知识分子都是以自己所持之“道”,来批评时政的,因此《淮南子》才说儒、墨“裂道而议”。另一方面,刘向《新序》说“稷下先生喜议政事”(《杂志第二》)。《盐铁论》则说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论儒》)。这便证明稷下先生的批评确是专以“政事”“国事”为对象的。

    我们知道公元前四世纪以来各国君主都争用纵横法术之士以求富国强兵。这当然也是知识分子获得普遍重视的一大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却完全不能用来解释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盛况。这些稷下先生既“不任职”,自不可能在富国强兵方面发生任何直接的作用。事实上,他们都是因为号称代表了某种“道”才受到君主的师礼待遇的。孟子言必仁义固不待言,其余我们所知的稷下先生如彭蒙、宋钘、尹文、慎到、田骈等也都是各学派的宗师。他们正是《庄子·天下》篇和《淮南子·俶真训》所说的“裂道而议”的人物。晚期的稷下先生如荀卿、邹衍也依然是以“道”起家的。以邹衍而论,他观阴阳消息,论五德终始,提倡一种新的“天道”。因此当时有“谈天衍”之号。这种“道”显然与富强无关。

    从比较宗教学的观点看,战国君主的“尊师重道”主要只说明一个问题,即政统需要道统的支持,以证明它不是单纯地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之上。更重要地,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前三世纪这个历史阶段中,几个主要国家如齐、秦、魏(梁)、赵、燕等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图。他们当然更需要在武力之外发展一套精神的力量了。梁襄王和孟子关于“天下恶乎定”(《孟子·梁惠王(上)》)的一番讨论便透露出此中的消息。但由于当时的政统和道统都没有“定于一”,所以不但各国君主争礼不同学派的领袖,而诸子百家也莫不竞售其“道”以期获得“正统”的地位。

    司马谈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一句很有根据的论断,必须从当时“道”与“势”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去了解。儒、墨、道、法四家直接系乎治道,固不待论。名家与阴阳家则代表早期逻辑与宇宙论方面的思想,何以也与治道有关?荀子明明批评名家“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迁也说阴阳家“闳大不经”(《史记·孟子荀子列传》)。今此二家著述多散佚,我们已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则是他们确都曾努力把自己的“道”和“治天下”联系起来。所以邹衍的学说“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上)。公孙龙自称“少学先生之道,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庄子·秋水》篇引)。刘向《别录》也记名家“论坚白异同,以为可以治天下”(《汉书·艺文志》注引)。无论名家与阴阳家是否真有助于“治天下”,他们如此宣说却透露出当时知识界的一种动态,即“道”的一方面也同样有迁就“势”、配合“势”的情况。孟子坚持不应“枉道而从彼‘势’”(《孟子·滕文公(下)》),便是针对这种历史背景而发的。

    (节选自《士与中国文化》)

    1.下列表述不属于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的特点的一项是

    A.稷下先生的独立批评得到官方认可。

    B.稷下先生是指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论道的知识分子群体。

    C.稷下先生以自己所持的学说来批评时政。

    D.稷下先生专以“政事”“国事”为批评对象。

    2.下列表述最能解释稷下先生“不治而议论”盛况发生原因的一项是

    A.君主重用纵横法术之士以求富国强兵。

    B.稷下先生因为号称代表了某种“道”,于是收到君主的师礼待遇。

    C.有统一天下雄图的大国需要在武力之外另发展一套精神的力量来支持政统。

    D.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关乎治道。

    3.下列表述不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A.稷下先生不可能在富国强兵方面发生任何直接的作用,因为他们不担任官职。

    B.稷下先生所论之道与富国强兵无直接关联。

    C.诸子百家竞售其“道”以期获得“正统”的地位是“裂道而议”的重要原因。

    D.孟子坚持不应“枉道而从彼‘势’”,表明孟子有迁就“势”、配合“势”的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智慧的诞生

    周国平

    ①在世人眼里,哲学家是一种可笑的人物,每因其所想的事无用、有用的事不想而加嘲笑。有趣的是,当历史上出现第一个哲学家时,这样的嘲笑即随之发生。柏拉图记载:“据说泰勒斯仰起头来观看星象,却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温顺的色雷斯侍女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的一切。”

    ②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由一个美丽温顺的女子来嘲笑哲学家的不切实际,倒是合情合理的。这个故事必定十分生动,以致被若干传记作家借去安在别的哲学家头上,成了一则关于哲学家形象的普遍性寓言。

    ③事实上,早期哲学家几乎个个出身望族,却蔑视权势财产。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拒绝王位,阿那克萨戈拉散尽遗产,此类事不胜枚举。德谟克利特的父亲是波斯王的密友,而他竟说,哪怕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做波斯王好

    ④据说“哲学”(philosophia)一词是毕达哥拉斯的创造,他嫌“智慧”(sophia)之称自负,便加上一个表示“爱”的词头(Philo),成了“爱智慧”。不管希腊哲人对于何为智慧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爱智慧胜于爱世上一切却是他们相同的精神取向。在此意义上,柏拉图把哲学家称作“一心一意思考事物本质的人”,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是一门以求知而非实用为目的的自由的学问。遥想当年泰勒斯因为在一个圆内画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欢庆,毕达哥拉斯因为发现勾股定理而举行百牛大祭,我们便可约略体会希腊人对于求知本身怀有多么天真的热忱了。这是人类理性带着新奇的喜悦庆祝它自己的觉醒。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人的爱智精神仍有辉煌的表现。当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城的时候,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潜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军人要带他去见罗马统帅,他请求稍候片刻,等他解出答案,军人不耐烦,把他杀了。剑劈来时,他只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

    ⑤凡是少年时代迷恋过几何解题的人,对阿基米德大约都会有一种同情的理解。刚刚觉醒的求知欲的自我享受实在是莫大的快乐,令人对其余一切视而无睹。当时的希腊,才告别天人浑然不分的童稚的神话时代,正如同一个少年人一样惊奇地发现了头上的星空和周遭的万物,试图凭借自己的头脑对世界作出解释。不过,思维力的运用至多是智慧的一义,且是较不重要的一义。神话的衰落不仅使宇宙成了一个陌生的需要重新解释的对象,而且使人生成了一个未知的有待独立思考的难题。至少从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人们更多地把智慧视作一种人生觉悟,并且相信这种觉悟乃是幸福的唯一源泉。

    ⑥苏格拉底,这个被雅典美少年崇拜的偶像,自己长得像个丑陋的脚夫,秃顶,宽脸,扁阔的鼻子,整年光着脚,裹一条褴褛的长袍,在街头游说。走过市场,看了琳琅满目的货物,他吃惊地说:“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用不着的!

    ⑦是的,他用不着,因为他有智慧,而智慧是自足的。若问何为智慧,我发现希腊哲人们往往反过来断定自足即智慧。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自觉限制对于外物的需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人已被神遗弃,全能和不朽均成梦想,惟在无待外物而获自由这一点上尚可与神比攀。苏格拉底说得简明扼要:“一无所需最像神。”柏拉图理想中的哲学王既无恒产,又无妻室,全身心沉浸在哲理的探究中。亚里士多德则反复论证哲学思辨乃惟一的无所待之乐,因其自足性而成为人惟一可能过上的“神圣的生活”。

    ⑧但万事不可过头,自足也不例外。犬儒派哲学家偏把自足推至极端,把不待外物变成了拒斥外物,简朴变成了苦行。最著名的是第欧根尼,他不要居室食具,学动物睡在街面,从地上拣取食物,乃至在众目睽睽下排泄。自足失去向神看齐的本意,沦为与兽认同,哲学的智慧被勾画成了一幅漫画。当第欧根尼声称从蔑视快乐中所得到的乐趣比从快乐本身中所得到的还要多时,再粗糙的耳朵也该听得出一种造作的意味。难怪苏格拉底忍不住要挖苦他那位创立了犬儒学派的学生安提斯泰说:“我从你外衣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

    ⑨学者们把希腊伦理思想划分为两条线索,一是从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犬儒派到斯多噶派的苦行主义,另一是从德谟克利特、昔勒尼派到伊壁鸠鲁派的享乐主义。其实,两者的差距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大。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把灵魂看作幸福的居所,主张物质生活上的节制和淡泊,只是他们并不反对享受来之容易的自然的快乐罢了。至于号称享乐学派的昔勒尼派,其首领阿里斯底波同样承认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带来快乐,而财富本身并不值得追求。当一个富翁把他带到家里炫耀住宅的华丽时,他把唾沫吐在富翁脸上,轻蔑地说道,在铺满大理石的地板上实在找不到一个更适合于吐痰的地方。垂暮之年,他告诉他的女儿兼学生阿莱特,他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乃是“不要重视非必需的东西”。

    ⑩对于希腊人来说,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以寻求智慧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质言之,乃是一种精神生活。我相信这个道理千古不易。一个人倘若不能从心灵中汲取大部分的快乐,他算什么哲学家呢?

    1.下列对作品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错项给0分)

    A.德谟克利特的父亲说,哪怕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做波斯王好。这句话表明早期哲学家热衷求知,蔑视权势。

    B.阿基米德的临终话语“不要踩坏我的圆!”道出哲学家爱智慧胜过爱生命的精神追求。

    C.苏格拉底的感慨“这里有多少东西是我用不着的!”道出哲学家对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艳羡。

    D.“哲学的智慧被勾画成了一幅漫画”,采用明喻修辞,意在讽刺犬儒派哲学家歪曲哲学智慧的勾当。

    E.“我从你外衣的破洞可以看穿你的虚荣心”,一针见血,辛辣地讽刺犬儒派哲学家以苦行来沽名钓誉的行径。

    2.“泰勒斯仰观星象”为什么会成为哲学家形象的普遍寓言?请结合文章思想内容加以分析。(4分)

    3.哲学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4.本文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化散文,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哲理,读来却饶有情趣,试对文章的趣味性加以探究。(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韩昌黎文集》)

    【注】①岐岐: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3分)

    ①情之于性视其品  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  ③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  ④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  ⑤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  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来,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3分)

    (2)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3分)

    (3)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3分)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共3分)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④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明河:银河。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

    1.上阕“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共5分,每空1分)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4)       ,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5)       ,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8)越陌度阡,       。(曹操《短歌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小诗,另选意象,仿写一首。(4分)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上说,“君子不器”。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阐述理由。(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漫画,请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4分)

    内容:                 

    寓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们正在走向“后物欲时代”,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是近几十年的突出现象,物质富足之后精神空虚和无聊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东西方的贵族解决所谓的“富裕挑战”,其成功的道路都是致力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古典教育的内容是教人如何生活的,而现代教育在这方面就绕了个大弯,确实教人们如何工作的。留心一下周边的成年人,有多少毕业后还热爱阅读、体育、美术、高雅音乐、写诗赋词,保留着这方面的兴趣和习惯?更不用说,有的人甚至从未培养出这类兴趣和习惯。

    于是乎,我们就有机会目睹官员贪腐、土豪炫富、明星吸毒、全民参赌等一系列怪现象,精神荒芜,道德滑坡,信仰迷失,人情淡薄,甚至比赤贫时代更加严重。如何找到救治“富而不贵”的药方呢?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