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5 题,语言运用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汉族的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在我们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在冷漠的现代社会内,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性情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当然也有嫌名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等不予避讳的规则。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

    B.姓名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很讲究避讳,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C.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他民族和我国的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D.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担负起责任。

    2.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B.在我们源于上古的五千多个姓氏中,几乎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C.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D.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是我国民族伦理精髓的重要体现。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在古代,“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但这种人名文化现象没有得以最终的延续,如今,避讳传统已在人名文化中逐渐消失。

    C.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D.作者之所以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我们的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 家 寨

    张承志

    ⑴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⑵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⑶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⑷——那时,我独自一人,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单骑,向导已经返回了。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⑸就这样,我走近了汉家寨。

    ⑹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⑺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⑻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几间破泥屋里,看来住着几户人。

    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更因为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

    ⑽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⑾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⑿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⒀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

    ——它通到哪里﹖

    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这条路呢﹖

    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⒁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⒂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是我女儿的眼睛。

    ⒃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⒄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⒅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⒆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选自张承志《荒芜英雄路》,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句子直接描写了汉家寨环境的恶劣。

    B.“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形象地表现了汉家寨的地理位置、状貌和处境。

    C.作者永别了汉家寨之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这可以看作是对前文三岔路口“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思考的回应。

    D.本文通过人物形象传达出一些象征意义。如在汉家寨所见的老汉,他象征着民族的生存与融合,而他痴痴的眼神又传递出作者对汉文化的否定。

    E.本文语言庄重典雅,折射出西部广袤、苍凉、雄壮的地域特征,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

    2.文章开头几段写出了“铁色戈壁”什么样的环境特点?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

    3.作者描写了汉家寨的一个“老汉”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描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4.这篇作品传递出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你认同这种“坚守”吗?请结合文中小女孩的形象谈谈你对“坚守”的看法。(7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则兵罢,通“疲”                B.立羽为上将军假,假扮

    C.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

    2.下面几句话编成四组,都能表现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而臣服于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分)

    答:________

    ②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借助“画眉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

    2.简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及作用。(4分)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制芰荷以为衣兮, ________。(屈原《离骚》)

    4.羁鸟恋旧林,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________,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追(shuò)坍(pǐ)忸niē)(shī)酒临江

    B.(zhēn)言(jīng)米(lì)临(hé)辙之鲋

    C.(pǐ)泰刀(zǔ)(yì)业敷衍(sè)责

    D.枕(jiè)重(chuāng)根(jīnɡ)(kè)然长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资深作家说:“要写出好作品,一定要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在座的文学爱好者们听后拍手称快。其实,不仅写作如此,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无不如此。

    B.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C.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只要你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D.随着信贷资金紧缩规模,美国次生金融危机不断升级,人民要求抑制房价,改善居住条件,加快医疗改革步伐的呼声也不绝如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B.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银行必须调整资产的配置,将资金从债券、贷款等高收入品种调整至准备金上,从而对银行的盈利可能产生一定的压力。

    C.教育部发言人说,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所要选拔的是综合能力最强的那些人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

    D.《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相与枕藉舟中浩浩如冯虚御风

    B.若属皆为所虏臣死不避

    C.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孰能讥之乎

    D.樊将军穷困来归丹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的句子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3分)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运用 共 1 题
  1.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两岸交流的重点是文化和教育。只有两岸在文化方面合作,才能解决心连心的问题。”在目前于厦门贳笃书院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指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本届论坛围绕“《诗经》研究——学术·生活·展望”主题,来自大陆和台湾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当代《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诗经学研究的新思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示例,从下面所给的文化名人中任选一位,为他拟写一副对联,表达缅怀或赞美之情。要求每句不少于五个字,平仄可适当放宽。(4分)

    示例:

    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鲁迅——南腔北调刺无情社会大声呐喊;朝花夕拾观麻木人心孤影彷徨。

    屈原——

    苏轼——

    巴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卷面整洁;③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