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B.近期,随着A股市场连续暴跌,网络上各种传言也风生水起,让一些散户投资者对股市后期走势不再看好,纷纷选择逃离。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味。

    D.《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独辟蹊径之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崔伟奇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塑造了现代文明。相对于前现代的传统文明而言,现代文明作为一场划时代革命,扬弃与超越了既有传统。但当现代文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传统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对新的矛盾,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

    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性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福柯在《什么是启蒙》中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

    要正确地看待现代性,辩别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就必须对现代性进行辩护和实施批判。

    所谓“对现代性进行辩护”的态度,就是肯定现代化对前现代传统的历史性超越,强调现代性作为文明发展目标的自主性和充分性等等。一般地说,现代性可以看作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现代性建立在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理想和机器文明的基础上,它以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制度为标志,以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基本保障、生活质量的总的提高”为目标。由于现代性奠基于近代启蒙思想理性、进步的价值观,其所追求的是“为人类普遍解放提供合理性”的基础和实现途径,因而体现出超越历史与文化传统差异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等物质力量的推动下,确立了现代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价值观的独特地位。

    但随着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发展,在其取得巨大的物质性成就的同时,现代性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挑战。例如,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生活的商品化问题;科学技术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生态风险问题等等。这些消极现象的不断扩展,使得对“现代性的承诺”的质疑、批判、反思,逐渐构成了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旋律。

    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范畴,后现代性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而发展起来的。按照后现代性的观念,“现代性的承诺”的无法兑现乃至各种“异化”现象的不断出现,不仅说明现代性发展的普遍模式本身出了问题,而且意味着作为现代性根基的“现代合理性”遭遇到了根本危机。后现代性对构成现代性的所有二元结构(诸如:主/客、真/假、本质/现象、事实/价值,等等)要进行彻底消解。后现代性观念认为,由于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普遍的规律”“永恒的结构”等,因此,这种结构无论看上去多么合理、多么复杂,实际上都是虚假的和无效的。只有通过瓦解现代性,才能实现自由和真正解放。所以,现代性理应被后现代性所消解或取代。例如,后现代性试图用平民角度的众声喧哗来取代知识英雄的“宏大叙述”,以顺应现代文明文化重心不断下移的发展趋势;以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来抑制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膨胀和过度泛滥;以反讽、游戏等来破除理性的束缚和限制,等等。

    可以看出,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充满历史复杂性,而且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性所提出的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应看到,以取消、回避或放弃解决问题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后现代性理论,显然不可能在积极的意义上把文明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只有通过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消除问题的方式,才可能真正克服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面向未来。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矛盾的具体体现。

    B.福柯认为,不应将现代性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

    C.现代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基本保障、生活质量的总的提高”。

    D.因为现代性奠定了近代启蒙思想理性、进步的价值观,其所追求的是“为人类普遍解放提供合理性”的基础和实现途径,所以体现出超越历史与文化传统差异的精神力量。

    E.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瓦解现代性,才能实现自由和真正解放。

    2.下列有关“后现代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现代性的对立面而发展起来的后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范畴。

    B.后现代性反对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膨胀和过度泛滥,提倡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C.后现代性若要在积极意义上把文明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改变主要价值取向。

    D.后现代性思想深刻、富有危机意识和革新精神,它的理念也比现代性更先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啸聚为乱,擢恕右副都御史抚治之。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迁兵部尚书。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孝宗即位,为吏部尚书。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祯。诏别推,恕执奏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倘所举不效,臣罪也。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且陛下既以祯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帝乃卒用祯。邱浚入阁,与恕不相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恕里居日,尝人作传,镂板以行。浚谓其沽直谤君,上闻罪且不小。文泰乃自为奏,讦恕传中自比伊、周,于奏疏留中者,概云不报,以彰先帝拒谏,无人臣礼。恕以奏出浚指,抗言:“文泰无赖小人,此必有老于文学多阴谋者主之。”帝下文泰锦衣狱,鞫之得实,囚请逮浚、恕对簿。帝心不悦恕,乃贬文泰御医,责恕沽名,焚所镂版,置浚不问。恕再疏请辨理,不从,遂力求去。驰驿归,不赐敕,月廪、岁隶亦颇减。武宗嗣位,遣行人敕存问。恕陈国家大政数事,帝优诏报之。正德三年卒,年九十三。谥端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邱浚入阁,与恕不相         能:和睦。

    B.恕里居日,尝人作传         属:嘱托。

    C.驰驿归,不赐敕           听:听说。

    D.遣行人敕存问             赍:携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王恕“端毅”(正直刚毅)的一组是

    ①考选官属,严拒请托           ②帝亦衔恕数直言

    ③皆力阻权幸                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⑤传中自比伊、周             ⑥陈国家大政数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恕治盗不忘安民。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南阳、荆、襄流民作乱时,严格约束所辖部下不得随意杀人,流民得以恢复旧业。

    B.王恕关心民生疾苦。巡抚南畿时,所辖地区遭受水灾,他奏请免除了秋粮六十余万石,并四处巡察把粮食发放或借贷给灾民,保全存活了二百多万人。

    C.王恕恪尽职守,直言敢谏。他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先后多次应诏陈说政事,提出建议。碰到朝廷上议事有不同意见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他说话,他也果然不负众望。

    D.王恕为官坚持原则。他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补陕西巡抚之缺,遭到皇上否决,他认为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胜任铨部之职,主动请求告老还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

    (2)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

    (2)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3)《逍遥游》中论述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②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③。

    【注】①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甚不得意。此时苏子由被贬在筠州为监盐酒税。诗人因秋而思,写了这首诗。②小虫:蟋蟀。③“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古柏行》诗句“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

    2.“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