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shì)号   (dī)防   花(ruǐ)   (chā)血为盟  

    B.熟(rěn)  青(xìng) (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chì)  优(wò )   尺(dú )   无色无(xiù) 

    D.(jiān)生  执(niù)   (jì)觎    (jié)然一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国粹  落寞  急不遐择  书生意气

    B.坐落  嘻闹  羽扇纶巾  苌弘化碧

    C.沉缅  平添  道义相勖  典籍满架  

    D.蹙缩  壶觞  绿草如茵  落霞孤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实证明,只有以文化天下,为每一个人塑造更加富有弹性的心灵空间,社会才有可能在新的经济层面上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B.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创作与传播从未离开技术的支持,而且,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红楼梦》等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

    C.近一个多月来,股市节节上涨,投资者其喜洋洋,市场人气热得发烫。股市似乎已提前进入盛夏。对此,监管部门负责人“喊话”提示风险,而有人却不以为然

    D.在儒道思想的共同影响下,很多文人在仕途失意后往往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退隐山野,求田问舍,过着逍遥惬意的隐居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B.生活从来都是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努力了,奋斗了,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C.周小平们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们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吸引家长与孩子,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俊采星驰

    ③眄庭柯以怡颜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⑤悦亲戚之情话

    ⑥谨拜表以闻

    ⑦德合一军

    ⑧屈贾谊于长沙

    ⑨目吴会于云间

    ⑩园日涉以成趣

    A.①⑨/②⑩/③⑥⑦⑧/④/⑤

    B.①⑤/②⑨⑩/③⑥⑦⑧/④

    C.①/②④⑤/③⑦⑨/⑥⑧/⑩

    D.①⑤/②③④/⑦⑨⑩/⑥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舟遥遥轻飏      木欣欣向荣

    B.未有知修者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鲲之不知其几千里也

    D.怒飞          且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___,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①②   D.③⑤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B.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滕王阁序》是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行文字。

    C.《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书。战国时期这种呈文统称为“书”,汉代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 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光武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异为人谦退不 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建武三年春,大司徒邓禹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禹不 从。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军还击,禹军溃乱。异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 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异复坚壁,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至,隗嚣乘胜使其将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 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九年春,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 不动,常为众军锋,病发,薨于军。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眉引军还击                  还击:回来攻击

    B.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之   多:称赞

    C.乃诏异栒邑                    军:驻军

    D.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自伐:亲自讨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异从兄孝从光武,荐异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异士卒饥倦,可且休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禹不听,复战 ,大所败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还休兵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异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

    ①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②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

    ③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       ④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⑤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        ⑥潜往闭城,偃旗鼓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异曾为王莽旧吏,在潜出城巡视属县时,被汉兵捉住。经人推荐被刘秀召见。后来成为光武帝独当一面的一员大将。“上豆粥”一事可见其与光武帝为患难之交。

    B.每当诸将领谈论功劳时,冯异常躲避在大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虽然大家愿意跟随他,但此事也不能不表现出他还缺乏大将风度。

    C.在最初攻打赤眉时,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该休息,不宜出战。邓禹没听他的意见,继续出战,而赤眉军失败,弃辎重而逃。

    D.冯异认为长久在外带兵,心里很不踏实,就呈奏章说思慕朝廷,希望在朝廷任职,光武帝没准许。后来有人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光武帝亲自拿奏章给他看,他十分害怕,又呈奏章表示感谢。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

    ②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极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6)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品,完成后面题目。

    回  家

    朱道能

    日暮时分,他终于赶回了家乡。

    村口的小商店早早亮起了灯光。有几个乡邻在说着闲话。见了他,都一脸热情地招呼着。他立即放下大包小包,连连回应,一一敬烟。

    刚唠了几句,爹来了。

    “回了。”爹的话,永远是那么简明,然后就去提地上的行李。

    有人对他说:“你爹都来瞄几趟了。”

    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娘说:“这酒你爹稀罕着哩,过生日时都舍不得拿出来喝一口。”

    爹打开酒盖,先给他倒满,然后给自己满上端起来,和儿子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他心头一热,为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这尽在不言中的一碰。

    于是,他也一饮而尽。

    娘嗔怪道:“瞧你爷俩,慢点喝,跟谁抢呀?吃菜,吃菜……”

    就这样杯来盏去,一瓶酒很快去了大半。

    他说:“爹,你少喝点。”

    娘说:“老头子,身体不好,别逞能了。”

    爹说:“没事。”

    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

    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娘说:“你爹是高兴啦。”

    他点点头。

    “你爹是高兴啦,”娘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寄回来的纸片片,可给你爹长脸了……”

    纸片片?他愣住了。

    娘说:“就是那啥……那啥……”便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解了一层又一层,露出的是——一张明信片。

    他想起来了,那是春节前,儿子蛋蛋从学校带回几张学校发的明信片,说是要完成“感恩”的家庭作业。

    他说:“算了吧,你爷奶都不识字,寄回去了也没有用。”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

    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

    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然后,儿子交到学校,统一寄发了。

    如果不提起,他早已忘记了这张“纸片片”了。

    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却烫得直吐舌头。

    娘还在说:“这张纸片片,邮递员就送在村口商店里,好多人都看了,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子孝顺,孙子乖,媳妇也懂得礼数……”

    “你爹才没有出息呢,跟俺一样,是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却没事捧着这个纸片片,左瞅瞅右瞄瞄的……”

    说着,娘就笑出了声。

    他也跟着笑,肌肉却有些僵硬。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

    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都靠你自个勤扒苦做的——以后逢年过节,给俺们寄个纸片片啥的就行了。省俩钱儿,好给咱的蛋蛋上大学……”

    他鼻子一酸,说:“娘,你别这样说……”顿了顿,又大声道:“跟俺爹说,明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回来!”

    在里屋,爹的鼾声正响。

    (选自《天池》2009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文章语言多用口语,质朴自然。小说多处描写人物对话,既能揭示人物的心理,又能彰显文章的主旨。

    B.文章使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还多处使用修辞手法。

    C.在“他”与儿子蛋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写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认字。

    D.“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一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

    E.文章写娘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包里装着明信片,“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

    2.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

    3.简要概括母子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和关爱,也有人说主旨是表现在外打拼的孩子不能经常关爱父母的愧疚之情。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复旦大学一个上海籍的本科生居然在从家回学校的途中迷路了,后来是由巡警把他送回了学校。据他父亲说,他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是由父母接送的,迷路那天是他生平第一次独自“出远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