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产生了实现“和谐大同”社会的理想,并为此设计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其核心莫过于采用一套有效的争议调处机制,即今天所谓之调解制度。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进行有效调处的故事。可见,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调解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解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调解的机构或人员。

    秦汉时,在乡一级设“秩、啬夫和三老”专司调解事务,调处不成再到县廷起诉。唐代则于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而且还明确规定调解是将纠纷交府县处理的前提。到元朝时调解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元代还为调解及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告拦”。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这就赋予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以既判力和法律约束力,这是传统调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调解制度发展到了极致。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社会管理实践,调解自然继续充当民事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朱元璋就曾颁布敕令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轻便告官,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里甲老人量断。”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据载,清嘉庆十五年至二十五年间,天津宝坻县自讼案的调解结案率竟高达90%。从上述调解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调解在一步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特征。这种强制调解模式体现了统治者以此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考虑。中国古代调解也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教化功能。

    我国古代调解制度特点鲜明。首先体现在中国古代调解的主动介入特性。中国传统调解实践大多具有某种主动介入的因素,即调解人出面调和纷争,并非基于双方的邀请而是多由调解人主动介入争议。其次是调解人在某些情况下的非中立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调解人主持调解时未必一定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受传统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古代调解人大多都是带着自己对争议的看法和既定立场介入争议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自然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对调解结果施加影响。为了给调解人保留“面子”,当事人大多会听从调解人的建议。这些情形都是西方式调解体系中闻所未闻的。

    (选自2012年6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调解制度发挥着积极的保障功能,是在“和谐大同”传统社会理想期

    待下诞生的一种争议解决机制。

    B.被誉为“维护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实践中,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相对的完善。

    C.元朝对传统调解制度的发展功不可没,法律规定由审判官介入的调解,其结果虽

    有法律约束力,但仍有改判的可能。

    D.清朝时期的调解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定程序化更为严格,但也使调解的对象不合

    理地扩大,暴露出一定的弊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朱元璋颁布敕令规定,其目的在于发挥调解制度的道德功效,使调解双方尽量

    不走民事诉讼程序,避免更大的麻烦。

    B.与清朝相比,明朝调解制度调解的案件数量和案件结案率明显较低,充分反映出

    清朝社会矛盾更多,治理更为有力。

    C.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调解更加重视,并将原来的民间调解上升为法律规范的高度,

    强化了调解制度的政治色彩。

    D.中国传统调解模式能践行数千年并且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

    长期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稳定封闭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人们之间和平共处的重要性,相对于通过司

    法途径解决纠纷,调解可以使当事人从繁冗的诉讼中解脱出来。

    B.清代曾有叔嫂之间因田产之争诉诸官府,在官府开审前,双方亲友主动出面调解,

    劝说双方各让一步,来平息纷争。

    C.在古代婆媳纠纷中,调解人大多会倾向于站在公婆一边而劝说媳妇作出更多的让

    步,调解难以不偏不倚。

    D.西方古代调解制度具有与我国古代调解制度不同的特点,它具有中立性等鲜明特

    点,调解可以给双方当事人一个谁是谁非的精确评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牛  泪   刘川北

    牛老了,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一步一探,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老人走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

    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儿子舍不下老人,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老人说,怎么没有?还有牛呢。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现在,这头牛,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一头牛。

    儿子琢磨着把牛卖了。老人听到后,把儿子训了一顿,说,卖牛,不如把爹卖了。儿子是孝子,只那一句话,儿子再不敢提卖牛的事。后来,儿子渐渐想明白了,老人对牛有感情,就像闲来没事的城里人,养个狗抱个猫,成天宝呀贝呀儿子孙子地挂在口头上,那猫狗的还有像模像样的名字,什么爱米、威廉、埃德拉……儿子就当老人养了一头宠物,不需要专门的猫粮狗食,缺点就是个头大了点。

    老人把牛鼻绳早就扔了,牛也用不着干活了。村里的地没人种,都荒着,年轻人都跑到外面闯世界去了,再说种地靠着老天爷的几星眼泪能有多大收成?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多,来钱快。牛更加的沉稳安详,年轻时的僵脾气全没了,也拉不动那沉重的犁铧了。儿子一般十天半个月来一次,香肠蜂蜜,老吉祥的糕点,旺老财的酱肘子,包装齐整道不出名字的水果……儿子从小没了娘,儿子对娘的记忆来自老人,老人说,你娘有一双大大的眼,水灵灵,你德山大爷老是开玩笑地说那是双牛眼。儿子懂得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一手把他拉扯大,可谓吃尽了苦头。儿子来了,把东西放下,然后把上次拿过来的过了期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扔掉。老人和牛住在一间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身上的汗腥气。儿子跟老人扯了几句天气好好坏坏的话,就急匆匆地开着车,走了。

    儿媳不满意儿子的做法,老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再者说,老人吃什么还给牛吃什么,牛不吃也摆在那儿,纯属糟蹋。儿子有自己的主意,老人不随他到城里享福,恋着老屋和牛,相对而言,这点吃食又算得了什么。

    几天不见老人和他的牛出来转悠。那天傍晚,牛独个出来了,在杏花婶的木栅门前徘徊,还用头顶撞木栅门。杏花婶赶它也不走,牛用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盯着她,眼晴湿漉漉的。花婶想到了什么,围着围裙往老人的院落里跑,果不然,老人病在炕上,起不来了。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儿子风风火火地来了。

    老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强睁开眼,对儿子说,牛养着……别动它的心思……这头牛有人情味哩……那双牛眼睛里,能瞅见你娘……老人的说话声越来越微弱。儿子听老人说过,娘是饿死的,她把自己那份菜团子,留给老人和儿子,自己吃了后山的观音土。娘的眼睛最漂亮,杏核眼,眼眸常常润湿着,像深深的湖水。老人没了老伴后,没有续弦,只有一次,媒人说和柳庄的那个拖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儿子吵着闹着,他不想来两个野孩子跟他争食,事也就黄了。柳庄的那个女人,跟他娘一样有一双大大的眼,汪着一片湖水的亮光。

    老人闭上了眼……牛把木门撞开,哞的叫了一声,出神的望着他,望着睡着了的老人。大大的眼睛淌出混浊的牛泪,一颗一颗,砸在泥地上。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2年第12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老人和老牛一起住在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的汗腥气。老人的生活环境如此不好却不愿意改变,反映了老人性格的固执。

    B.儿子给老人带来好吃东西,然后把上次拿来的过了期的东西扔掉,可见老人对儿子的冷淡和不理解,父子存在着感情上难以逾越的鸿沟。

    C.小说以老人的离世作为结局,这个结局在前面已经有层层的铺垫。结局带着浓浓的悲伤色彩,也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D.小说对儿媳的着墨不多,但从她对自己丈夫在老人的关心上表示的不满意和不理解的事件中,可见儿媳的势利和冷漠。

    E.老人和牛的故事悲伤却不失温暖。在城市化过程中,两代人的情感支点发生变化,城乡发展的差异给人的观念和情感带来影响。

    2.小说第一段的划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把牛塑造成有灵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的“泪”有牛的“泪”,更有人的“泪”,这泪中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刘谦俊

    在广州的傅聪钢琴独奏会并没有吸引太多的观众。郎朗须包下一个体育馆才容得下他的乐迷,而傅聪在一个交响乐厅已显得稀疏。这也不坏,室内乐毕竟和摇滚乐不一样,并不需要将现场营造得如同暴徒的狂欢。

    五十多年的孤单

    大师泛滥的年代,就不把傅聪称作钢琴大师了,更何况他既没有布满红光的脸颊,也没有花白的美髯,只有花白的头发。不徐不疾走上舞台,一袭黑色中装,罹患腱鞘炎多年的双手包裹着黑色半截手套,向听众微微致意,不自傲也不矜持,这位75岁的老人平淡无奇得就像一位75岁的老人。当他坐下,敲出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串音符,听众才骤然领略到音乐家的魅力:一切始于声音。键盘前的傅聪,矫健而从容,然而聚光灯下,却总有一股抹不去的形单影只。

    巴伦博伊姆曾说:钢琴家独自守着一台大机器,每天都要证明自己是大师,这是反社会的。反社会的人都是孤单的,即便傅聪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证明自己是大师,但此刻舞台上的他看起来同样那么孤单。

    这种孤单,从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了。1955年在华沙一鸣惊人,1958年出走伦敦,此后是近二十年的异乡异客。傅聪再度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已是“文革”以后。1976年,傅聪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之后的三十多年,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出,可是我们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关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傅聪一度享誉西方乐坛,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但作为一个演奏家,他早已不在西方古典音乐演艺界的主流人群中。

    艺术圈的人谈钱,音乐圈的人谈势。古典音乐领域的犹太人势力,是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不被他们认可,就只能游走边缘。傅聪对艾萨克·斯特恩向来颇有微词,甚至指他为“音乐界一霸”。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是音乐界犹太人势力的领袖人物,因得到美国犹太资本及以色列的支持,在音乐圈相当有影响力。1967年,桀骜的傅聪拒绝参加以色列在伦敦举办的一场庆祝“六日战争”的音乐会。这件事被认为是不支持以色列,从此傅聪受到排挤,职业钢琴生涯遭遇冰冻。看傅聪现场的状态,真如他自己几年前所说的,他还能弹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可是哪个乐团会跟他合作呢?

    几十年来,这位中国最好的钢琴家独来独往,没有任何唱片公司同他签固定的合约。傅聪很少出CD,也几乎没有乐团合作,与音乐会无缘,只能孤单地独奏。他弹了五十年肖邦,七十岁之后,开始弹海顿。

    纸面和现实的商业化

    1809年5月,音乐家海顿在战火纷飞的维也纳去世,距今正好200年,2009年被奥地利定为“海顿年”。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这一次傅聪的钢琴独奏会,清一色选择了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活泼、明快,有一种平民化的纯朴,以炫技的方式演奏,往往会更出彩。但傅聪非常固执地反对炫技。在他看来,技术只能是为内容服务的,演奏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非炫耀个人的技术。

    好钢琴家分两种,一种是一曲奏罢,听众说:他弹得真好;另一种是一曲奏罢,听众说:这首曲子真好。玲珑的郎朗是前一种,所以他不得不成为明星。而傅聪无疑是后一种,他像传教士一样传播着他热爱的音乐。他曾说: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逾古稀的傅聪仿佛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反对技术至上,并不代表他轻视技术,相反,他会每天花8到10小时的时间练琴,几十年不懈,说他在键盘上已经“从心所欲”并不为过。而对音乐阐释的“不逾矩”,则是他始终坚持的,虽然带着一种古典色彩的偏执,但这份虔诚在当下已属罕见。

    艺术的商业化总在纸面上让人气愤,现实中令人兴奋。而拒绝商业化的艺术,往往叫好不叫座。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资本招安,幸好还有傅聪;傅聪已经75岁了,幸好他是一位钢琴家。钢琴家是很奇怪的一类人,如前所说,他们是反社会的。反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年纪越大往往越有活力。霍洛维茨83岁时的莫斯科音乐会、84岁时的汉堡音乐会,至今被乐迷津津乐道,而阿图尔·鲁宾斯坦开最后一场音乐会时,已经89岁。傅聪才75岁,按照钢琴家的规律,辉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就。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人生最大的惊奇,也许就是年华老去。

    (选自2009年第12期《新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庭,1953年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1958年,因父亲傅雷被划为右派,被迫出走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直至1979年,应邀回国,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改编自傅敏编《傅聪:望七了!》)

    ②弹琴的时候,表情应当在音乐里,不应当在脸上或身体上。不过人总是人,心有所感,不免形诸于外:那是情不自禁的,往往也并不美,正如吟哦诗句而手舞足蹈并不好看一样。我不能用音乐来抓住人,反而叫人注意到我弹琴的姿势,只能证明我的演奏不到家。(艾雨编《与傅聪谈音乐》)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以傅聪和郎朗两人的钢琴演奏会作对比,表明傅聪的乐迷是真心欣赏音乐,而郎朗的乐迷是追求摇滚般的如暴徒的狂欢。

    B.作者不称傅聪是钢琴大师,因为他没有大师的外貌和行为举止,这位75岁的老人 平淡无奇得就像一位75岁的老人。

    C.“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话中有傅聪的谦逊,更有他对音乐的虔 。傅聪把音乐本身的美好传递给听众。

    D.钢琴演奏中,傅聪反对炫技,这源于他对技术的轻视,因为在他看来演奏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非炫耀个人的技术。

    E.艺术商业化浓厚的现代社会,傅聪却在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想,这其中有艺术家  之不幸,也有艺术家之幸。

    2.文章说“这种孤单,从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分析形成傅聪这种孤单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篇文章在材料选取上的主要特点。

    4.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傅聪75岁年逾古稀之时,文章却说“傅聪才75岁,按照钢琴家的规律,辉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人生最大的惊奇,也许就是年华老去”,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

    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

    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

    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

    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 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面对月圆月缺,他表达出了美好的愿望:“                 ”。

    (2)杜甫《登高》中“                 ”一联,表达了自己因双鬓白发、年老多病而暂停饮酒的烦闷。

    (3)在《师说》中,韩愈以“                 ”这两句,颠覆了老师胜过学生这一传统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面对美国官员怀疑遭“中国黑客”攻击这一尴尬局面,中方强调,坚决打击一切

    形式的网络黑客攻击行动,希望美方莫     ,而是在这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②近日,5个农民酒后     ,以民警超车时差点撞着他们的车为由,肆意对民警

    进行殴打、辱骂,最后被依法进行有罪判决。

    ③关于“茅台库存量高达2万吨,茅台价格崩盘”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茅台酒

    厂相关部门对这一说法作出回应,认为这是     的恶性中伤。

    A.无事生非   无中生有   捕风捉影   B.无中生有   无事生非   捕风捉影

    C.捕风捉影   无事生非   无中生有   D.无事生非   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近2.8万,达到近五年国考招录数的顶峰,

    招录基数大,以至今年国考竞争比达到五年来最低,为47:1。

    B.在日前亚冠半决赛刚刚结束之时,恒大主帅斯科拉里便表示,球队接下来的目标

    就是为了要在主场夺冠。

    C.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强劲,科技发展迅猛,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崛起的中国曾

    被认为是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

    D.系列恐怖袭击发生后,巴黎官方发布声明称,11月14日市内学校、博物馆、图

    书馆、体育馆、游泳池和各种公共设施将全部关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微商的萌芽与壮大,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常商业路径。                 ,就会有弄虚作假的可能,已然有将微商之路走歪的势头。因此,需要用法律之手净化微商环境,微商方能走得更远。

    A.由于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只要有商业的地方

    B.只要有商业的地方,人走出来的路,

    C.可是假如路是人走出来的,有商业的地方

    D.但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有商业的地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观察欲求深细精确,必须留心各样的事情,不看到一点就写。“多看看”,       ,而是要全方位地观察,不但要看到事物的现象,        。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只注重那些有较强刺激性的部分,          ,比如在描写人物时,着意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而对人物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状态,却挖掘得不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