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多选题 1 题,填空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蓬勃发展,淡水供应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水约占地球现有总水量的96.5%,海水淡化问题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若实行海水淡化供应饮用水,下列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 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并淡化

    B. 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 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所含的盐分

    D. 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而使海水淡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今天人类也面临“补天”的问题,下列采取的措施与今天所说的“补天”无关的是(  )

    A.研究新型催化剂,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

    B.禁止使用含氟电冰箱

    C.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

    D.严格控制硝酸厂的尾气处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A. 酱油   B. 面粉   C. 海带   D. 菜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 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 降低汽油成本

    C. 避免铅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可逆反应A(g)+ 4B(g) 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15mol/(L·min)   B. vB=0.6 mol/(L·min)

    C. vC=0.4 mol/(L·min)   D. vD=0.01 mol/(L·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没有物质的变化,就没有能量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关于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 C(s) + O2(g) = CO2(g) ;ΔH1 C(s) +O2(g) = CO(g) ;ΔH2

    ② S(s) + O2(g) =SO2(g) ;ΔH3 S(g) + O2(g) = SO2(g) ;ΔH4

    ③ H2(g) +O2(g) =H2O(l) ;ΔH5 2H2(g) + O2(g) = 2H2O(l) ;ΔH6

    ④ CaCO3(s) = CaO(s) + CO2(g) ;ΔH7 CaO(s) + H2O(l) = Ca(OH)2(s) ;ΔH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生产中常要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增大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尽可能使用稀溶液   B.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C. 碾细固体反应物   D. 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 H2O(g)===H2O(l) ΔH=-44.0 kJ/mol

    B. 2HI(g)===H2(g)+I2(g) ΔH=+14.9 kJ/mol

    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862 kJ能量的化学反应

    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

    化合物

    燃烧热

    化合物

    燃烧热

    甲烷

    891.0

    正丁烷

    2 878.0

    乙烷

    1 560.8

    异丁烷

    2 869.6

    丙烷

    2 221.5

    2­甲基丁烷

    3 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 560.8 kJ/mol

    C. 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 531.3 kJ/mol

    D. 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

    A. 0.50 mol·L-1盐酸,0.50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

    B.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

    C.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

    D.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

    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

    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

    B. 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 ;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苯和汽油的混合物放在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可分为两层

    B. 在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可观察到紫色褪去

    C. 将石蕊试液滴入醋酸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试液变红

    D. 用灯光照射盛有CH4与Cl2(体积之比1∶4)的集气瓶后,可观察到瓶内壁附有油状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烹饪用品的调味成分属于酯类的是(  )

    A. 食盐   B. 大豆油   C. 陈醋   D. 蔗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溶液1 mL,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 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 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 石蕊层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定条件下:甲分子和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和丁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离甲和丙可以采用蒸馏法   B. 甲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六边形

    C. 丙不属于烃类物质   D. 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A. 酒精和碘水   B. 苯和水

    C. 乙酸和乙酸乙酯   D. 乙酸和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C16H34C8H18+甲,甲4乙,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为了探究溴与乙烯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以测定装置B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碱性,简述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6)分别燃烧乙烯和甲烷,甲烷火焰明亮而乙烯产生少量黑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 2NH3(g)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形成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放出的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946KJ。则:

    (1)若1mo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KJ。

    (2)如果将1mol N2 和 3mol H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ol NH3,则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mol·L -1·min-1。

    (4)一定条件下,当成合成氨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 N2和H2的浓度相等

    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电流表指针____(填“偏转”或“不偏转”),两极反应式为:正极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__(填Mg或Al),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下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