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填空题 2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县城利用喷雾酒水车向空中喷射出水雾净化空气,其主要作用是

    A. 防治酸雨   B. 治理水污染   C. 降低粉尘污染   D. 缓解温室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   实

    解   释

    A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氯化铜与氢氧化钙两溶液间的反应速

    率比两固体间的反应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

    比在固体中接触机会多

    D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干冰变云雾   C. 钢铁生锈   D. 谷物酿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登山时喝空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下山后瓶子变瘪,瓶内的气体分子

    A. 个数减少   B. 质量减小   C. 体积减小   D. 间隔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验满二氧化碳   B.  加块状固体

    C. 取用固体   D.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天然气   B. 潮汐能   C. 生物质能   D. 风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 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D. 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是

    A. 用氮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 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

    C. 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D. 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原子核内含有34个质子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化学变化中常常会呈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对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色的磷燃烧后变白   B. 银白色的铁丝燃烧后变黑

    C. 紫色的干石蕊花遇二氧化碳变红   D. 淡黄色的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若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把混合气体点燃   B.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 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山核桃营养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有健脑作用的谷氨酸(化学式为C5H9NO4),下列关于谷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2个氧分子

    B. 由C、H、N、O四种原子构成

    C.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D. 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5∶9∶1∶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______(填“CO2”或“C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铁”或“铝”);

    (3)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填“CO2”或“SO2”);

    (4)冶炼铁是利用CO的______(填“还原性”或“可燃性”);

    (5)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材料的组成情况:

    ①图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利用这种材料制作铅笔芯的原因是______,其主要成分在充足氧气中的燃烧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实验室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则右边电解示意图中得到氢气的一极是______(填“1”或“2”)。

    (3)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目的是______(填“催化作用”或“增强导电性”)。

    (4)氢气是公认的安全的高能燃料,氢气作燃料的优点还有______。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电解水制取8g氢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I、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水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前两个指标可以通过活性炭的______作用而达到。

    ②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净化水时,C、D两个指标可通过上图的b、c和______过程而达到。

    (2)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这种净水器进水口在下方的优点是______。

    A.使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有助于除去悬浮性颗粒

    C.不易堵塞活性炭孔

    D.可以将硬水软化

    II、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D、G的主要成分是单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为:B______,G______。

    (2)B与水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写出化学方程式:①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甲)是根据白磷在燃烧前后天平的状态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引燃锥形瓶中的白磷(化学式为P)。锥形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锥形瓶上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气球在反应中和反应后的变化是________。

    (2)装置图(乙)试管中固体混合物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二氧化锰在535℃以上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锰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图2,氧气的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在380℃突然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检查气密性

    II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

    紧橡皮塞

    III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

    导气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IV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

    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III,木条很快复燃。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加热左侧试管的目的是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