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3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

    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

    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

    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

    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

    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

    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

    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在2001

    年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政府积极努力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是

    A.此举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B.此举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

    C.此举有利于防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D.此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

    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

    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

    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

    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

    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

    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

    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

    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

    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C、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扩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

    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

    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

    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

    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1分)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是一些美洲国家的节日。“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材料二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1.哥伦布最重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1分)在评价哥伦布时,布什与查韦斯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分)

    2.有人提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依据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二指出,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两种对立的观点?(2分)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钑花

    云雁

    虎豹

    带饰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鹭鸶

    素银

    鸂鶒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