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知本家时代和知本家风暴

    谁会想到呢,“知识分子”有一天会成为“知本家”,而且还要开创一个时代。

    其实知本家风刮得并不偶然。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解放:1949年是革命的解放,1978年是改革的解放,今天,则是知识的解放。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实质,是通过新生产力实现解放。这个新生产力的中心,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知本家风暴,实质是新生产力风暴,是解放知识生产力的革命。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不要争论姓社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实际上,人们争论太多的“伪问题”,无视了人类历史的新潮流——新生产力对社会的重新塑造。事实是,信息技术革命正改变人类历史,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生式。

    沿着这个方向看去,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正从深圳的改革、浦东的开放,转向中关村的发展,不再就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而是借助生产力的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在这里,生产力才是第一位的问题,发展才是真问题;其他,都是第二位的问题。今天,知本家风暴正给这种生产力主导的改革注入新时代的内容,通过新的生产力的突破,为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历史性动力。强调生产力,不是离开改革,不是单纯技术的观点,而恰是在恢复中国改革的原教旨,恢复中国改革的本来面目,从而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中国的全面改革。

    在知识的解放中,知识分子作为主体的力量已出现,知本家,就是以独立的力量出现的企业家和思想家群体。此前,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期,曾被冠以不同的称呼:从小资产阶级,到臭老九,到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分子总是比照、依附于其他人群定位自己,总之没有一个是本来的自己。“知本家”的提法之所以好,在于它剥离了那些附加的东西,显示出这个时代使知识成为独立的力量,而且成为主流的力量这样一种大趋势。

    只有在今天,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主流生产力,知识分子才有可能走到舞台的中央。但是,这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再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他既是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又是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既是思想家,又是企业家;他既是精神力量,更是现实的力量。他们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有人说,“三个企业家找到三个科学家成就三个著名企业”:四通、联想、方正。如今,王选正淡出方正,倪光南、王缉志分别离开了联想、四通。人们一直在想谁对谁错。这里一方是做研究的,一方是做企业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知识和资本的矛盾,是知本家与资本家的冲突。

    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知本家面临的多是个人的失败。人们更多从个人恩怨方面去寻找原因,但我们需要从中看到体制的冲突,知本家和资本家的冲突。中国要发展知识经济,不解决知识和资本的矛盾不行。

    1.下列对文中画线处“这个方向”的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国以来历史的发展方向。

    B.不要争论姓资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

    C.信息生产力正作为这个时代最活跃的变革力量,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变革着生产关系,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

    2.以下关于“知本家风暴”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本家风暴就是信息技术革命

    B.知本家风暴的实质其实就是给新的生产力注入新时代的内容,通过突破生产力,为生产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

    C.知本家风暴的主体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D.知本家风暴对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国的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本家”的崛起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群体的出现,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可能。

    B.我们国家的领导集体为历史指出什么样的发展方向,留下什么样的历史遗产,一定会考虑知本家风暴的影响。

    C.在知识经济以前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实质上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现实力量,一种主导性的社会力量。

    D.在知本家开创的时代,知本家左右着社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狗鼻子

    [苏]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有件貂皮大衣被人偷走了。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了起来,他很心疼那件貂皮大衣。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那个贼抓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裹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便衣把那条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扫了一眼(四周有许多围观的人),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跟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我犯案啦,我不抵赖。”她说,“有五桶酒曲,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警察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了声。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别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给带走了。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嘘”了一声又退到一旁。

    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了大伙儿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们面前。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呀?”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只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貂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到商人面前不停地摇尾巴。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就闻他那双鞋。商人吓得脸色刷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账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这下子人群“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这几位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熨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简直叫人没法言传。人一跑光,院子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摇着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私吞了二十卢布……”

    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大吉。

    1.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举一例并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警犬,有人认为是事件中的所有的当事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与例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项是(   )

    例句:师道之不也久矣

    A.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皆通习之

    C.此世所以不

    D.得璧,之美人

    2.下列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无备则制于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其可怪也欤?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5.对下列各句加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天下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③匈奴七百余里 ④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括四海 ⑧陈胜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焚百家之言”中的是“言”指诸子百家的言论。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________

    (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入清溪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5.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 ________。

    7.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 。

    8.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9.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懒(bèi)讪讪(shà)参历井空闻虎旅传

    B.两(yè)他不过(niù)头飞湍瀑流争喧

    C.缩(cù)享(xīn)鸡豚狗巫山巫峡气

    D.人(gǔ)或一轮(jiàn)寒间关莺语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辛弃疾的词大都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C.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    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D.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是随着贾府的没落,自己的地位也一点点开始受到威胁直到最后被完全剥夺,结局也十分悲惨。

    B.送灶神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说这天是灶神升天之日,这天晚饭之后,人们便举行“送灶君”的祭祀仪式。

    C.英国民众期盼这场婚礼能成为低迷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全球民众则怀着好奇,希望借威廉大婚,了解真实的英国王室。

    D.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王熙凤 贾惜春妙玉巧儿                 B.王熙凤妙玉贾惜春史湘云

    C.薛宝钗 妙玉贾迎春李纨                 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下篇。

    B.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宋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琵琶行》共六百一十六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卖炭翁》《长恨歌》等等。

    D.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有《华盖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等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为了使某市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文明、和谐,学校食堂、公交车站邀请你一起参与共同

    建设文明城市的活动,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①突出所选场合特点;②符合对联要

    求,语言生动;③不能抄袭。④任选一题作答,两个小题都答的按第一小题批阅。(3分)

    (1)学校食堂:文明礼让,净化团队环境;________。

    (2)公交车站:为人学礼貌,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集市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