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因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所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

    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阐释了谣谶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歌谣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成为谶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董仲舒将这种思维系统化,进而促成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之学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D.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分裂者宫崎骏

    刘珏欣

    72岁的宫崎骏这次没有罩在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里。他穿着白西服,白须白发,只有眉毛还是黑的。9月6日,站在为他退休发布会赶来的六百多名记者前,宫崎骏批评自己:之前说过好几次退休,搞得大家都不相信了。“但是这次……”他表情严肃起来,“是认真的。”说完却噗嗤笑出来,笑完又不好意思似的,抬手挠了挠头顶的白发。

    早在1987年,还是筹备《龙猫》的时候,他便说过自己:一边嚷着要洗手不干,一边转头又与人谈论新的影片策划。“我自身的分裂也愈加深重。……一边说讨厌专职意识,一边在公司中却仅仅以才能来评价别人;我明知要以如今的状况创作优秀的、人性的作品,就必须忍受这非人性的现实,因而又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

    分裂感在宫崎骏的身上几乎无处不在。他是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同时也是著名的武器爱好者。童年经历让他曾极度厌恶日本,批评起日本来毫不留情,但出国时,他又会视日本的荣辱为己任,一再提醒同行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最后,宫崎骏总能把各种分裂处捏合在一起。当被问到他身上的矛盾之处,他回答:“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矛盾的人估计也是无趣的人。”现在,尽管看起来,他似乎已经变成他本人曾期望的“有着温厚的白发和胡须的老人”。其实,岁月并没有把他变得心平气和。他说,即使他很努力地想让自己变沉稳,却怎么也办不到。

    “我的内心似乎住着一个我所不知道的‘宫崎骏’。”他在67岁时写道:“我是个在诸如凶残的部分或是愤怒、憎恶之类的情绪部分,都比别人强上一倍的人。明明是个偶尔会陷入失控的危险境地的人,却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压抑住这部分,因而甚至被认为是个‘好人’。这和我的真面目是不一样的。”

    在共事近五十年的老朋友高畑勋眼里,宫崎骏“他有孩子气的一面,天真无邪又任性率真,所以会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脸上。可是,却又因为有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律己、禁欲意志及羞耻心,所以经常想要加以隐藏,使得表现出来的行为显得曲折不可测。”

    给无数人带来美妙童年的宫崎骏自己并没有一个美妙童年,他甚至也没有一个悲惨童年。他的童年以“好孩子”的姿态平淡度过。“在朋友之中,我应该算是颇为开朗的人。但在内心深处,却存在着一个充满极度惶恐与恐惧的自己。”他记得自己18岁之前,总是躲在房间里乱吼乱叫,看那些描述恨意和不快事物的连环画,一心一意想要忘掉一切。他真的忘掉了。他能记得初次见到蝉的眼睛有多漂亮,也记得螯虾那呈现剪刀形状的大螯有多感人,但是关于自己与他人那时互动的模样,却全部从记忆里消失了。“所以我后来会制作儿童动画,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宫崎骏后来总结:“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

    在准备高考的黑暗季节里,宫崎骏看到了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白蛇传》。看完电影后,他几乎失魂落魄地晃荡在飘雪的回家路上,蜷缩在桌炉边哭了一整晚,这里面夹杂着考生的抑郁、青春期的惶恐和少年的怀春。正在模仿愤世嫉俗连环画的宫崎骏感觉醍醐灌顶:其实他不想画那些,他渴望自己能够肯定这个世界。

    “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这句母亲的口头禅曾经无数次引发宫崎骏的激辩,但抗议的同时,他又确实因为战败后的丑恶现实感到无地自容。许多年后,宫崎骏与他尊敬的作家堀田善卫和司马辽太郎对谈,听到他们也说出“人类真是无可救药”,心情竟轻松了许多。“如果把它说成一种透彻的虚无主义,或者会招致误解。这是归结于现实主义的说法,并没有否定人类的意思。”宫崎骏说。按照高畑勋的想象,老去的宫崎骏应该一边感叹“人类真是无可救药”,一边泰然自若、寄希望于未来……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9期)

    [注]宫崎骏——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其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他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更在全球动画届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迪士尼称他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宫崎骏执导过12部长篇动画电影,主要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72岁的白须白发的宫崎骏穿着白西服,而不是那件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这一细节显示出主人公退休的决心和诚意,看来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

    B.为了创作出精品,宫崎骏要求自己“必须忍受非人性的现实”,“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因此,每当身心俱疲时产生退休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C.退休发布会上,宫崎骏严肃批评了自己先前的退休声明,接着郑重其辞地宣称“这次是认真的”,从而证明过去的所谓退休都是不负责任的炒作。

    D.母亲说“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时,曾引起宫崎骏无数次的激辩和抗议,但后来听到两位作家也持这样的观点时,宫崎骏已能比较愉快地接受了。

    E.宫崎骏因为内心深处充满对现实的极度惶惑和恐惧,所以他就在功漫电影里采用温暖的风格,用电影艺术的独特特形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信心。

    2.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人物刻画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分裂者宫崎骏”的“分裂”主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

    4.宫崎骏是“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的动画大师,但本文并未叙写他的成就、地位和影响等内容,而是剖析主人公的精神、性格的独特性——分裂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崔从,少孤贫。寓居太原,与仲兄能同隐山林,苦心力学。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梠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不出山岩,如是者十年。贞元初,进士登第,释褐山南西道推官,府公严震,待以殊礼。以父忧免,弟兄庐于父墓,手植松柏。免丧,不应辟命。久之,西川节度使韦皋开西南夷,置两路运粮使,奏从掌西山运务,后权知邛州事。及皋薨,副使刘辟阻命,欲并东川,以谋告从。从以书谕辟,辟怒,出兵攻之,从婴城拒守,卒不从之。高崇文平蜀,从事坐累多伏法,惟从以拒辟免。元和初入朝,累迁吏部员外郎。

    从气貌孤峻,正色立朝,弹奏不避权幸。事关台阁或付仗内者,必抗章论列,请归有司。选辟御史,必先质重贞退者。改给事中,数月,出为陕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虢团练观察使、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入为尚书右丞。

    淄青贼平,镇州王承宗惧,上章请割德、棣二州自赎,又令二子入侍。宪宗选使臣宣谕,以从中选。议者以承宗罪恶贯盈,每多奸谲,入朝二子,必非血胤,人颇忧之。从次魏州,田弘正以路由寇境,欲以五百骑援之,从辞之。以童奴十数骑, 径至镇州。于鞠场宣敕,三军大集。从谕以逆顺,辞情慷慨,军士感动,承宗泣下,礼貌益恭,遂按德、棣户口符印而还。

    其年八月,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监军使知上意欲大用之,每为中贵传达意旨,欲其赂遗,从终不答。穆宗即位,召拜尚书左丞。长庆二年,检校礼部尚书、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节度等使。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党项羌有以羊马来市者,必先遗帅守,从皆不受,抚谕遣之。群羌不敢为盗。四年,入为吏部侍郎,寻改太常卿。六年十月卒,赠司空,曰贞。

    (《旧唐书 崔从传》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B.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C.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D.鄜畤内接畿甸/神策军镇相望/逾禁犯法累政/不能制/而从抚遏/举奏军士惕然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释褐:褐,泛指粗布衣服,古代贫民多穿粗布褐衣。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御史:官职名,自秦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C.鞠场:“鞠”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鞠场”指古代以脚蹴、踢皮球的活动场。

    D.谥:古代君主、大臣、文人等死后,朝廷据其品德业绩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崔从学习努力刻苦,即使断绝了粮食,他和哥哥采摘橡实野果,喝泉水,在简陋的屋子里栖息,也没有停止读书。

    B.崔从不畏惧权贵。他弹劾不避开有权贵受皇帝宠爱的人,甚至有时候坚持原则,请求一定把相关人员交归有司处理。

    C.崔从非常有胆略。仅带着十多个仆从,就径直赶到镇州,给不稳定的军队传达皇帝的命令,最终感动了军士,顺利完成了使命。

    D.崔从为官清正廉洁。他任御史大夫等官职时,监军使劝他向高官行使贿赂,他始终不答应,后在别任上也不接受前来贸易的党项、羌族人给他的馈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忧免,弟兄庐于父墓,手植松柏。免丧,不应辟命。

    (2)高崇文平蜀,从事坐累多伏法,惟从以拒辟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代诗文默写

    ①后人感叹前人的命运却不吸取教训,结果让再后来的人继续感叹前人,《阿房宫赋》中说:                    

    ② 《将进酒》中,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③杜甫《阁夜》中写夜哭、夷歌之凄惨的句子:          

    ④《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⑤《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⑥李煜《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________。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A.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B.惨淡经营 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C.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筚路蓝缕

    D.筚路蓝缕 苦心孤诣 惨淡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亚洲近期多数国家对美国所主导的金融体制表示出强烈的憎恨,纷纷表示将参加由中国所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据《华盛顿邮报》,中国在2011年至2013年里消耗的水泥量大约为66亿吨左右,比美国在整个20世纪所使用的水泥量还多。

    C.中央对公款消费的限制、环境保护的倡议和鱼翅市场鱼龙混杂假货多等情况,造成近年来这类高档食材几乎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

    D.全球外汇储备下降主要出现在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的中国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生产国,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抵御资本外流而抛售了美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①宛如华冠高耸 ,天下粮仓

    ②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③国家馆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居中升起,层叠出挑

    ④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⑤地区馆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

    A.⑤④③①②

    B.③④⑤①②

    C.③①⑤④②

    D.②⑤④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心理学家为了测定儿童的勇敢,设计了一个名叫“拾柴火”的教育性试验。实验者以保育院的40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一些湿的柴火放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山沟里。在冬天的夜晚,实验者要求儿童去取柴火,发现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教育, ,但仍有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这个实验使实验者观察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速度与激情7》刚一上映,在24小时之内就创下3.91亿元票房,打破7项影史记录,《速度与激情7》凭啥这么火?有媒体分析原因之一在于补偿心理驱动。

    电影上映当日,一条搞笑微信在佛山的朋友圈里转发:假如多米尼克在佛山开车会吐血身亡,因为处处限速指令、每200米一个红绿灯……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观众在《速度与激情7》中获得了补偿:现实生活多么糟糕,既无速度也无激情,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处处塞车、电子眼无处不在,上了高速好不容易能加油门了但收费站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观众能在《速度与激情7》中获得安全的快感:飞驰万里没有罚单、毁坏豪车与奢侈品没有肉痛。

    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似乎都可以通过电影得到心理补偿。当人们用电影来补偿生活,是人之幸邪,是人之悲邪?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