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1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1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举义时,他向滇军将士泣血致辞:“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1916年3月16日,蔡锷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刘存厚师进窥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攻纳。17日,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随之结束。孙中山曾评价护国战争:“云南起义,其目标之正确,作战之勇敢,以及民心之振奋,响应之迅速,与黄花岗之役,辛亥武昌之役,可谓先后辉映,毫无轩轾,充分表露中华民族之正气。”

    ——摘编自白寿彝《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近代前编》

    (1)根据材料,指出蔡锷在护国战争中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

    弘治(1488~1505年)

    嘉靖(1522~1566年)

    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 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

    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C.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D.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中国初期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阅读《新中国建国三个月内建交情况》。这一表格充分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指引

    B.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外交凸显

    C.社会主义国家是外交唯一主体

    D.“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是对抗资本主义阵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 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 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 ,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 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1 8 世纪, 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 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 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 9 世纪达到顶峰 。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 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

    一战中,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10亿美元;战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29年

    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3.3%

    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4%;工业产值超过英、法、德总和

    1933年

    英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 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 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因上帝之名被尊为神……《圣经》里是把国君比作神,明确地把他们的权力与上帝的权力相提并论。臣民在议会(不过是国王的首要议事机构和工具)里所恳请之法律,只能由国王在议会的建议下制定。国王制定日常法令,没有国王的权威参与其间,议会无权制定任何法律或法令。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对议会的演讲》 (161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姆斯一世演讲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良好的政府必定有一以贯之,堪与一种哲学体系堪与一种哲学体系相媲美的观念。所有的举措必定是深思熟虑的,举凡财政、政治和军事,惟须朝向一个目标,即国家强盛,国势昌隆。如此一种体制只能源于一个人的头脑,此人非君主莫属。

    君主是国家另一公仆,人们要求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干练地工作,最起码要密切关注最重大的问题。 君主有责任重视农业,使商业和工业受到鼓励。他是一个应该时常警惕国家敌人行动的终身哨兵。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政治典范》(1752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与詹姆斯一世观点的异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