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城市不具备自立的经济,而与乡村间在经济上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的基础是,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的同时,经济上依赖乡村,没有发展成独立于乡村之外的经济中心。

    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天子驻跸的都城,还是地方大吏主持的郡邑、州治、县城,都是按照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来的,城市的结构模式,也是严格遵循礼制,如国都一律“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宫殿置于全城中轴线上,市场受官府控制,置于宫殿宗庙背后。各地方性城市的格局也仿效都城。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国家政权(中央一级或地方各级)所在地,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至于工商业,在宋以前的城市生活中不过是政治的附庸而已。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宋以前,中国城市普遍实行市坊一厢坊制,规定各种作坊、商店必须开设在市区某一街区,交易聚散有时间规定。自宋代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民间活力日增,限制民间商业发展的厢坊制度被突破,代之以市、集镇、瓦子等商业贸易场所,出现《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那种繁盛的市井社会,城乡间的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之为中国的“都市革命”。然而,直至明清,中国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包括宋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城市,未能摆脱帝王—官僚的直接控制,没有成为自然经济结构的离心力量,并始终是其核心部位和统治中心,城市也就不可能提供瓦解自然经济的强大动力,而只是无止境地从乡村掠取产品和劳役。这种单向性的物资流动,只能加剧农村贫困化,使中国广大乡间封闭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小天地之内。而城市自身,一方面是贵族、官僚依凭盘剥农村而过着膏梁锦绣的寄生生活;另一方面是城市工商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获得健康发展,无以形成欧洲中世纪城镇那样强有力的行会制度。

    古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从国家机制看,城市高高凌驾于乡村之上;但从经济看,城市并未能获得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不过是农业经济的附属物,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成为乡村和城市共同赖以存身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把传统的中华文化的主体称作“农业文明”。中国自然经济难以解体,社会一再往复交替出现“恢复—高涨—危机”三阶段周期循环而迟迟未迈入新的运行轨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迂缓,市民阶层晚成,市民文化单弱等等现象,均与城乡经济的同一性,城市迟迟未能形成独立的、与农村相抗衡的经济中心,有着不能解脱的内在联系。

    (节选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城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城市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

    B.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城市无论都城、郡邑,还是州治、县城,都是为满足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来的。

    C.中国城市均严格遵循礼制安排结构模式,一律都是采用“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形式。

    D.中国城市在宋以前对工商业均采取限制措施,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

    2.中国古代城乡经济具有“同一性”,下列表述不属于此内容的一项是(    )

    A.自宋代开始,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民间活力日增,出现了新的商业贸易场所及繁盛的市井社会,城乡间双向物质交换有所发展。

    B.古代中国城市没有成为自然经济结构的离心力量,不能提供瓦解自然经济的强大动力,而只是无止境地从乡村掠取产品和劳役。

    C.在经济上,古代中国城市没有独立运行的生命机制,是农业经济的附属物,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成为城、乡共同赖以存身的基础。

    D.古代中国城市政治上对乡村压迫与控制,但却未能形成独立的、与农村相抗衡的经济中心,经济上依赖乡村。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城市无论大小,与乡村的经济联系都是单向性的,即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不向乡村提供产品。

    B.城乡间单向性的物资流动,使城市封闭在小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小天地之内,工商业难以获得健康发展。

    C.自宋代中国的“都市革命”发生后,城市经济活力得到释放,城市作为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D.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发展迂缓、市民阶层晚成等等现象的发生,均与古代中国城市对乡村经济的依赖有内在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活    着

    余华

    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二喜一听急了。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医生说:“大的也没事。”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二喜高兴坏了。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来,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风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得看不下去。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飕飕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在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脊背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下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吹得都快站不住了。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

    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一开头采用悲喜结合的写法,但重点突出的是凤霞在生孩子过程中去世的“悲”。

    B.“我”不能走进那间小屋,是因为“我”的一双儿女都死在同一间屋里,“我”感到恐惧。

    C.“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从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D.“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二喜的肉体和心灵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E.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在极度苦难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多种滋味。

    2.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我”的形象特点。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请探究其艺术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为气任侠:好逞意气而以侠义自任。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僕阳周氏           匿:隐瞒。

    B.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吕后意           阿:迎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力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

    ②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释】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明自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不会疑虑的句子是:“                                    。”

    (2)《滕王阁序》中,王勃在写三秋之景时,用灵活多变的笔法写出了山容水态的色彩变化之美,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个句子是:“                        。”

    (3)在《逍遥游》中,庄子以“行路备粮”为例,说明行事要有待,而且行动越大,所要凭借的东西就大的句子是:“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百里者,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4)在《陈情表》中,李密用“                     ”表达将来愿牺牲性命为国出力、向君报恩的忠诚之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___   _的关爱,给他们洗衣、做饭,帮助他们清除前进道路上一切的障碍。

    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名,周全的礼数和___   _的客套,自然算得上是礼仪之邦的“土特产”。

    ③24年前她送走的毕业生,今天对她_     ___,有的还把她当成妈妈。

    A.关怀备至   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B.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关怀备至

    C.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无所不至       D.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在整治校车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校车司机、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防止将规范校车管理的费用转嫁到司机或学生家长身上。

    B.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市场石油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油价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下跌,点燃了这场不见硝烟的“石油战争”。

    C.几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硬性指标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水平,要有计算机二级证书,要有专业资格证书…。

    D.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华文化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在思维方式上注重整体性,           ,而总是从具体鲜活的生活中去创化体味身心的怡悦与精神的自由,倡导在最痛苦最艰难的生活中品出人生的甘美和诗意。

    A.不注重从纯粹思辨去寻求人生真理,而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

    B.既不注重从纯粹思辨去寻求人生真理,也不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

    C.既注重从纯粹思辨去寻求人生真理,也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

    D.注重从纯粹思辨去寻求人生真理,而不崇尚向彼岸世界去寻求生命解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蔽寒暑”、防虫防风雨、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服饰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很一般,但       。“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    ,就是我国冬季十分严寒,许多贫困古人多为缺衣御寒所苦。“衣”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砍》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1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她是一个执着的人……当时做青蒿素的时候她自己也没有把握,但非要攻下来不可,亲自到海南岛疟区恶劣的环境里搞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无论外界环境重视不重视中医,她自己都坚持做下去。”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屠呦呦的朋友明廷华如是说。

    在采访中,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也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