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打(yàng)     红(yān)    骨眼(jié)    望风披(mǐ)

    B.架(kuàng)    历(lǚ)     己话(tī)     无人影(yǎo)

    C.压(zhòu)     水(bàng)   击手(jū)     无人声(qiǎo)

    D.油(kāi)      动(rú)     弱(cán)      蚌相争( yù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台风“菲特”带来了强降雨天气,我们美丽的校园因此清秀不再,一片狼藉。连日的漂泼大雨更使日月潭眼睁睁变成了游泳池。

    B.为了和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交流,身材高大的他总是大辐度地低着头、弯着腰邀请同学提问。

    C.马雪老师的钩编选修课上,同学们几人一组聚在一起探讨针法,还不时与老师交流经验,师生间如家人一般,其乐溶溶。

    D.高考在即,如何应对?他慷慨激昂地说道:“人生能有几回搏。惟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能不留遗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年堪称多事之秋,比如:我国北海舰队圆满完成在西太平洋海域的训练任务,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而我的姐姐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B.我校文学社刊登“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启示”才一周,便有不少同学踊跃投稿,其中不乏优秀作品。

    C.“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应是不刊之论,但目前有些人的语文观却并非如此。

    D.这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间小阁楼里,共同探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夜已深了,他们却依然兴致勃勃,意兴阑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微革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醒目的文化标签,随着微电影、微博、微小说、微访谈等碎片化的文本形式的不断涌现,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C.在书中,李大猷博士用一百多种中草药名来作为各篇题头的“注解”,成就了该书独特的表达方式,被称为“中国社会的本草纲目”。

    D.如果人们盯着电视屏幕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节目,就会感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觉得十分疲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第18条第2款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条款被广泛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入法。这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大家围绕“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道德与法的边界”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争议。

    那么,你的看法呢?请寻找一个角度,表明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参照下面短诗仿写,要求比喻恰当,语意连贯。(5分)

    我的幻想是萤火——

    点点流光,

    在黑暗中闪闪烁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请用四个短语概括下面文字所表述的瑞安鼓词的主要特点。(4分)

    关于瑞安鼓词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说始于南宋,持此说者以当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一说源于明代或明末清初。依据是清代赵钧的《过来语》。如是,瑞安鼓词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由于瑞安城关方言喷口重,宜辨别,声调多变,富有音乐性,同时瑞安城关方言音韵部少,这就使每韵部包含的字数多,善于表达内容及便于艺人记忆背诵,因此瑞安鼓词以瑞安方言音韵来演唱。瑞安鼓词以一人演唱为常见。表演时,艺人端坐椅上,左手持鼓签,敲奏琴、鼓、梆、锣,与此同时,表演者兼生、旦、净、末、丑于一身,要求吐字清楚,情节交代分明,神态掌握准确,人物刻划逼真,若非苦练,确实很难成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3.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2007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2013.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1.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

    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超过98%,说明了传统媒体被新媒体取代。

    D.印刷革命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 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

    3.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两点建议。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乡村的瓦

    冯 杰

    ①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③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④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⑤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⑥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⑦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⑧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请用两个词概括第④段中瓦的特点。(3分)

    ________

    2.文中说,“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3分)

    3.文章第⑥段说,“有一片瓦迷路了”,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迷路”的理解。(4分)

    ________

    4.文章为什么要写外祖母采“瓦松”给我治病的事?(4分)

    5.本文语言典雅优美且富有情感,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内容作赏析。(不少于80字)(6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                     响:回声

    B.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________                    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风雨之不防                   恤:体恤

    D.行路皆踖其面而其心,谁救之哉             蹈:踏、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本于三亲                     盘盘焉,囷囷

    B.及壮也                         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能恕己而行                     舍郑以为东道主

    D.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文主要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家族人伦关系中很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B.兄弟不仅要让妯娌间避免纷扰,更要相亲相爱;因为兄弟之情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地说明了兄弟在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

    4.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5.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3分)

    ________

    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4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兰桡:用兰木做的桨,这里指代船。殊:作“犹”讲。

    1.诗歌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

    2.“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3.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4.________,佳木葱茏而可悦。________,木遭之而叶脱。

    5.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欲苟顺私情,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它不需要胶卷,通过电子方式拍摄和记录影像。作为全球最大的传统胶卷生产企业,柯达担心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没有大力发展数码业务。

    这一战略招致了灾难性后果,在忽然到来的数码相机普及潮中,柯达手足无措,公司从2004年以后便连年亏损。到了2011年,公司走向了破产的边缘,不得不筹划出售专利以求得生存。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