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材料作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客观事实,     ,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2)本次会议,以高效的方式,聚焦公司来年发展目标,就工作思路     、建言献策,为2016年工作提前谋好篇布好局,起到了全盘谋划的作用。

    (3)通过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新老媒体     ,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受众体验更好的新闻产品,为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起到了很大作用。

    A.扬长避短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B.扬长避短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C.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集思广益

    D.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扬长避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电信被爆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

    A.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D.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如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更好了。这样,你就做到了卓越。而在这一个点上的超越,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成功。乔布斯是个完人吗?苹果公司是面面俱到吗?他们的每一块木板都比竞争对手长吗?当他们能把产品做到人人喜欢,就几乎一切都有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正因为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描绘的理想模式之中。

    A.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优势且将其发挥到极致。

    B.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更好。

    C.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的模式中。

    D.无论是人还是公司,都靠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

    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

    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静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

    B.《三国演义》中,为阻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拟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亮命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率兵镇守街亭。

    C.《三国演义》中,刘备有一次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声都是胆也!”赞的正是长坂坡一战时的英雄事迹。

    D.《三国演义》中,关羽与东吴大将陆逊在荆州交战大败,因兵少粮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

    E.《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这段文字让我们窥视到曹操除了“奸诈”之外,还有“能”和“雄”的一面,这全归功于作者的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曹操的每次回答仅一两句就切中袁术、袁绍、刘表等人的弱点和要害,可谓切中肯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云尔。

    乃者官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

    【注】①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之三年           游:交往

    B.博辩俊伟,人远甚       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在其子固   报:回复

    2.下列选项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达贤者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吾之游三年

    B.乃者官杭                     绝人远甚,将必显

    C.君进士得官                   郃星知之

    D.吾常诵云尔                   举世莫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

    (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

    (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

    4.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若虚尝乘间问之,则曰:“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

    2.文中“山谷”即       ,“工部”即      

    3.作者和史舜元对“吾舅”学诗的看法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晁端礼①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②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注】

    ①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②九衢:指御街。

    1.简析上阕“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虽无丝竹管弦之胜,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6)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7)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8)       ,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竹排嫂

    刘心武

    制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好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较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段两端有螺纹,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并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的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说笑一阵,再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的面点数,算下来,每个竹排嫂平均每天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收入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实支撑。

    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包括老板在内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在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姐妹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

    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建筑工人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用的那种!”养羊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有来要那个货的啊!”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用的!”又对老板说:“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个竹嫂,还真惹不起你!”

    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串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过程中震松,她却省略了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新手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架!”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了。我出的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在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再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详细介绍竹排的制作原料和方法有何作用?

    2.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竹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读书杂谈

    鲁迅

    ①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② 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 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④ 因为出版物太多,读者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批评这东西,对于和这批评家趣旨相近的读者,是有用的,但中国似乎应该暂作别论。往往有人误以为批评家对于创作是操生杀之权,占文坛的最高位,就忽而变成批评家。但是怕自己的立论不周密,便主张主观,有时怕自己的观察别人不看重,又主张客观;有时说自己的文章中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凡中国的批评文字,我总是越看越胡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印度有一个比喻: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不久,又能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就是两人抬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⑤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⑥ 萧伯纳有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着,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的确,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陈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

    ⑦ 但萧的立论也不免有些偏激,我对于萧的所说,还要加一点骑墙的议论。我以为假如从广东乡下找一个没有历练的人,叫他到上海、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后问他观察所得,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他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以要观察,还是要先经过思索和读书。

    (选自《而已集》,有删改)

    1.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内涵。

    2.简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3.文章题为“读书杂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概括分析题

    有人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说从中可读出古人的匠心,如“愛”须有“心”,“親人”必须相见;用繁体字才有机会向祖先表示敬意。反驳随之而起:繁体字笔划繁杂,孩童识字要耗费巨大精力,不信请默写“鸞、叢、釁”,或者请用篆书书写。繁体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别说这种要求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

    繁体字的流通约中止于上世纪50年代;汉字史上最大的转折是汉魏之际篆书退出日常书写领域。从此,汉字简化活跃于文字史之中。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有人认为汉民族很少有创新冲动。其实不然。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难。创新不是单纯依靠灵感和想象力,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何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是重要诱因。文字交流数量急剧增加,书写工具改变,这些都在召唤更便捷的字体。20世纪50年代的汉字简化有着相近的理由。当时,汉字的简化成为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必须承认,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虽然它为古籍和书法保留了繁体字的特殊区域,但许多人仍感不适,这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可是,现今文字交流数量巨大,如果每个字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会增添多少成本?

    从汉字的演变史可知,如果想到的仅是恢复繁体字,那么这种做法迹近于买椟还珠。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南帆《我们要向古人学什么》,有删改)

    1.请具体解释“买椟还珠”在文中的意思。

    2.为什么说“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

    3.作者对汉字演变史有哪些深刻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知道理想主义者——那些有着高尚却常常不切实际的理想的人们。我们也知道现实主义者——那些把目标限定在能达到的成功,只设置实际且可操作的计划的人们。的确,实际的人常常能实现他们的目标,然而没有那些梦想家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又将会怎样呢?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文体为议论文;

    ③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单题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

    2.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结陆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