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现代道德是复杂的系统构成:它既有不同领域中道德性质(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等)的区分,又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常德、美德、圣德)划分。

    近年来,尽管道德建设的“标准”放低了许多,但在实际倡导中,依然是崇高“主义”多、常德楷模少。即便是常德行为,被舆论树标并号召学习后,也变成了无私奉献的先模人物。在这种道德教育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用先进道德提高全民道德水平的理念:只要人人学先模,个个像雷锋,这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不就提高了吗?其实,这恰恰是一种伦理学误区。

    圣德与常德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说来,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统辖关系,不能笼统视为先进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区分。实践圣德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它是建立在理想信仰基础上依赖意志行为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常态社会环境中的人格品行。实践常德则一般并不损害个人利益;它是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的道德规范,往往表现为习惯性的个人品行。它主要存在于常态社会环境中。需要牺牲自我的圣德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因此,它可能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但那些能凭借高尚觉悟和超人意志实践圣德的英雄,却未必具备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的道德规范,能在日常行为中实践常德,譬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譬如不办关系案等等。特别是现代常德,是个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是“有我”的道德。如果缺少甚或没有公私概念的区分,那么,那些能在特殊环境中“忘我”而实践圣德的人,是有可能在世俗生活中从“大公无私”滑向“大公皆私”的泥沼的。

    还应特别提及的是,常德作为人类的共同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一般不存在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各种游戏规则面前,人人自律守法,人人都能从游戏中获益。任何违反常德的行为,都是公认的缺德行为。而圣德则不同了,它经常存在于阶级民族的政治道德领域中。这时,不同圣德的价值取向是对立或冲突的。因此,如果其信仰、追求和实践的价值理想出了问题,视死如归的"圣战英雄"极可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敌—9·11事件中的恐怖分子,实践的不都是“圣德”吗?可见,圣德即便普及了,常德也未必进步,道德腐败现象也难以遏制。反之,常德普及了,社会文明程度则肯定提高了,甚至会涌现出许多平凡的实践圣德的英雄。2003年抗击“非典”第一线上的不少医护人员便是例证。支持他们成为英雄的,不是别的,正是作为常德的职业道德。几乎所有医护人员接受采访时,反反复复说的都是一句话:“我是医生”,“我是护士”。一位医生曾如此表白: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

    一些青年学人偏执崇高,将崇高理想绝对化,恰恰也步入了思想误区。实际上,一个社会涌现几十个视死如归的英雄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全体公民遵守公德。在和平年代,假如所有公民都能守住常德,诚信自律友善,不偷不抢不贪,真正实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人心情舒畅,家家安居乐业,试问,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吗?反之,假如仍时时需要英雄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则很可能是由于车匪路霸横行无忌,社会治安严重恶化。这样的“英雄辈出”时代,恰恰是最不理想的社会。因此,我们宁肯不要造就这样英雄的环境,而希望通过常德普及,换来一个长治久安的现代文明社会。

    (摘编自杨曾宪《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1.下列关于“常德”和“实践常德”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常德是最低层次的道德,它是一种“有我”的个人品行,它不需要什么“崇高”, 但人人都需要具备和遵守。

    B.常德实际上就是常态社会环境中的“良民”、“好人”的道德, 诚信自律友善、不偷不抢不贪是它的基本要素。

    C. 实践常德具有感性或理性觉悟的特质,它并不损害个人利益,其中包括既不损害自我的利益,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D. 实践常德能够使每个人从中获益,如果全社会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整个社会也将变得稳定有序、和谐美好。

    2.下列关于“圣德”和“实践圣德”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圣德是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忘我”的道德,它具有“把一切献给革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先模”风范。

    B. 圣德是非常态社会环境中的人格品行,是“先模”和英雄才具有的人格品行。但它的价值取向往往具有对立或冲突的特点。

    C. 实践圣德是在理想信仰基础上依赖意志的一种行为,它未必需要依赖感性或理性觉悟,但它需要觉悟高尚、意志超人的英雄去完成。

    D. 实践圣德需要牺牲个人利益,它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但是,那些做出了牺牲壮举的英雄却往往极有可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敌。

    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践常德,从其“有我”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理【解析】
    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去考虑别人。

    B. 道德规范中的美德是介于常德和圣德之间的一种道德,在实践美德时,既“有我”,但有时也“忘我”。

    C. 现代道德系统是由常德、美德、圣德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构建应该是最为理想的。

    D. 在和平年代,试图用美德或圣德取代社会常德的做法,对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美好不是明智的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半  裸     高敏

     几乎每天高峰期,他都在超市里溜达几圈。远远的望着货架上名牌“梦露”胸罩,那是他媳妇想了很长时间的。因为贵,一直没有舍得买,他答应媳妇如果给自己生个儿子,就亲自给买。如今儿子有了,他却拿到了下岗证。住院生孩子的费用是他积攒的私钱,也差不多用光了。男子汉,吐个唾沫就是个坑。他决定实现妻子的愿望。

     这个周末,他谎称去上班,早早的就去了超市。往常工厂里的这个时间也正是他车间忙碌的时候,他会把一切工作安排得很紧凑,然后挨个的检查工人们在岗和工作的情况。今天的他和那时是一样的状态,只是地点换了,角色也换了,虽然也来回的看每件商品和来往的人。这次他督察的目标是内衣部的售货员。他希望她打盹或者心不在焉,哪怕象厂子里那些偷懒的女工们似的聊天也好。一群少妇靠近了内衣部,他也跟着靠近了,并且用那安装了十来年螺丝的手,很机灵的就把一粉色胸罩装进了怀里,转身找了个角落,卸去了拧在内衣上的紧扣,一切顺利而自然。他有些兴奋了,多日来,老婆眼里无能的他今天也可以风光一次了。肯给媳妇花260元买个内衣,这在四邻街坊是让媳妇露脸的事,那些看不起他在厂子上班的,责怪媳妇找错了男人的长舌妇们,眼红吧。妻子那半裸着身躯穿着名牌内衣高兴的神情,他简直有些飘飘然。

     出口处,警报器在他右脚尖一踏出的瞬间鸣响了!这时,和自己并肩的女人拔腿跑得没有了人影。他慌张得先是一愣,接着就被请进了保安室。他想起了厂子下班的时候,他带领着保安检查偷纸的人,女工们把卫生纸掖在腋下或裤腰,季节还没有到冬天,可是她们就已经有冬天厚重的扮相了。他也不管别的车间怎样,就在女人们的唾液和叫骂声中,命令她们把风衣里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别人都说他太拿豆包当干粮了,厂子大大小小的领导不知道用各种藏着掖着的动作拿走了多少,兜售出去,一来二去的转换成了“实用经济”。所以厂子被扒得几乎精光。

     这回在别人的断喝声中,他已经被命令着翻开了所有的口袋,而且还被命令着脱去外衣,他想这动作怎么难受的这么熟悉啊,可怎么就落网了呢?他想到了别人劝说他一块偷运厂子机器的场景,结果人家得逞了几次,后来漏了馅,愣把个丈二和尚似的他扯了进去。白白被泼了一身脏水,恼得他差点去黄河洗洗。眼见着好好维护的厂子就这么的说散就散了,黄包车自己不愿意蹬,打地摊自己丢不了那人,自己成了没有饭碗的下岗工人……这时,他上身很快要被戳穿了,事业单位工作的媳妇给他买的休闲内衣紧身而有弹性,健美的胸肌就丰鼓鼓地勾勒出来,保安的眼珠子看得就要突出来,正纳闷怀疑眼前的这位是副乳发达?还是健美教练?他真的绝望了,自己象个动物似的几乎半裸着站立着,他决定坦白从宽,他本来就决定在这次得手后找个合适的钳工活,挣钱养家的,并告诉这里的人为他保密,别气着月子里的媳妇。一时的困窘,失去单位的困惑无助!他为自己开脱。他这样的想。

     这时,内衣部的售货员急急跑了来,向保安说刚才跑的那女人偷走了内裤,并说她是这里的惯偷,这位先生是无辜的。接着,把他慌忙中丢失的钱包和带着相片的下岗证归还他。他终于睁开眼睛,上身火辣辣的疼。忽然地,他想跑,象那个女人似的,不!应该比她更快,象饿狼似的最好!越远越好。现在时兴裸奔,他想彻底痛快一次,他知道这个时髦。

    (首届山水杯全国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他”原来所在的工厂,经营管理十分糟糕,就连厂里的许多领导干部都把厂里的东西偷出去卖。

    B.小说主人公“他”原来是一家工厂的干部,他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检查工人们在岗和工作的情况。

    C.小说中的那家超市虽然装备了一些现代化的监控设备,但管理人员的素质却还是需要努力提高的。

    D.“他” 的媳妇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想了很长时间”的一个名牌胸罩竟然都舍不得买,这也太吝啬了。

    E.是下岗之后的经济落差、困惑无助和现实社会的大环境等综合因素,使“他”一步步走上了灵魂的堕落。

    2.随着情节的发展,最后小说主人公“他”那卑微的灵魂早已裸露得一丝不挂了,那么小说为什么还要用“半裸”为标题?(6分)

    3.小说结尾处这样写道:“现在时兴裸奔,他想彻底痛快一次,他知道这个时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分)

    4.你是怎样理解“他”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的?(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节选) 文晓方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在这几个领域中,除了给人庄重深厚严谨脱俗感觉之外,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启功老爷子确实搞笑,太搞笑了。

     一、和自己搞笑

     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在结发妻子于1975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27年用搞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如今这打油诗一样的墓志铭永久地凿刻在先生的墓碑上了。

     说到死,就有鬼,鬼文化也是国学中的一大块。长江边上丰都鬼城也越来越火爆,不知先生是否去过丰都鬼城,但是他和鬼也搞笑,有诗曰:“昔有见鬼者,自言不畏葸,向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一个“明日我”“昨日你”,把永不同轨的阴阳两界炫耀成一道彩虹。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是前清满族人部落的称呼,相当于现在住宅小区的称谓,坚持自己:“姓启名功”。凡有不明事理写信曰“爱新觉罗·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着“查无此人,敬请退回”,有好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人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二、和工作搞笑

    大学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某教授申请加入,组织上准备接受他,想通过他来做老师们的思想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领导走访启功先生征求意见。先生若有所思,没有对某教授给予正面点评,反面娓娓道来:“本来一棵树上好好待着几只鸟,结果树上不见得多了一只鸟,而可能所有鸟都飞走了”,来人遂心领神会去也。

    启功先生从一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的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半开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掣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塞,只好寒喧而去。

    三、和学生搞笑

     文革后北师大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几个同学去拜访启功先生。一位四川籍同学说回四川大学谋职,先生自告奋勇说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说着就退到小书桌提笔铺纸写起来。同学们继续聊天,没几句,先生已经写好。展开一读,竟是一片古朴典雅语言精美朗朗上口的骈体文,在座同学无不惊呼赞叹。先生徐徐说道:“这没什么,是我的强项,其实我最适合做一名专起草文书的僚员”。

     一个博士毕业生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向伊拉克宣战,是日正逢我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席上坐着北大、中国社科院的名流,气氛紧张,他不禁手心出汗。启功先生第一个向我提问,但却很突兀:“打起来没有啊?”,我答:“打起来了!”,全场哄堂大笑,气氛活跃,我也为之精神一振,对答如流,顺利过关。先生这也许叫玩世,但我理解先生,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

     四、和病痛搞笑

     先生晚年,多有病痛,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头晕,开始不大去医院,一旦去了,搞笑打油诗也就来了。《沁园春·病》: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后来做了颈椎牵引术,躺在牵引床上,又作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启功先生也被人们称为大师,不知道值几多金银。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你们少说了一个‘反犬旁’。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在我看来,他给后世留下了一片无边的心海和众多灿烂的汉字书法,而不是许多是是非非!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启功先生是清朝皇族后裔,同时也是书法家、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人。

    B.启功先生和鬼搞笑的那首诗,表现了先生对鬼神的质疑与反对,表现了其不信鬼神的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C.启功先生用树上的鸟的例子,委婉地表达了他并不赞同吸引某教授进入党组织的意见,可见启功先生的“搞笑”也是有原则性的。

    D.启功先生并不看重权势地位,同时他也曾用“金瓶掣签”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劝诫过一些有情绪的同事,最后同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世、对事、对己、对人的种种态度,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2.从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里,体现出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征?(6分)

    3.文章中说,“但我理解先生,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请简述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6分)

    4.从文章所写的启功大师“搞笑”的这些生活片段中,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呢?请任选一两点简要作答。(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期旦日日出会         期:约定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     引:拉出

    C.使人让梁王             让:知会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       掩:突袭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遣患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B.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C.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了大家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 “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

    (2)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 园 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5分)

    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⑵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⑶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⑷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⑸ ,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刚才还疯狂得如火如荼的那群孩子们,现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躲在一边不吱声了。

    B.事故的隐患已经越来越明显,场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19”大火。

    C.老钱虽然退休金不高,但儿女孝顺,月月给钱,所以他也能过上游手好闲的好日子。

    D.中国足球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早就奠定了胜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在大同大厦对寄宿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家住辖区之外,距离学校远,家长又很忙,出于无可奈何才选择参加餐宿班的。

    B.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爆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C.“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机构职能,增强监督实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出了新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把握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写在横线上。(5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组句子,要求运用修辞手法。(6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世界,不是唱歌就表示快乐,不是哭泣就表示痛苦,有时忧伤是最美的体验,有时凄凉是最感人的乐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但是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兼收并蓄,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境界大开。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