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6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退出英国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三权分立实际作用有限

    C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资产阶级民主具虚伪性

    D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 世纪 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但却建立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各国建立不同政体形式的原因有

    ①政治传统的影响 ②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

    ③政治转型的方式 ④国土面积的大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个体经营的农业模式           B.均田制的推行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诗句摘于人民版必修二教材,能够反映宋代是一场“商业革命”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C.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

    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晋商票号取名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的内涵不包括

    A.兴旺发达的诉求              B.放眼世界的胸怀

    C.诚实守信的理念              D.和气生财的寓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它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纱厂”。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政府扶持,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抵御外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学习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之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此举

    A.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起步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D.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其中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客观因素是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一度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 物资匮乏         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作为直接证据,下图的宣传画可以用于研究新中国

    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现

    B.“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与教训

    C.经济建设历程中的“左”倾思想 

    D.邓小平全面改革开放的理论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 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总统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这一条款主要体现了

    A.法制精神        B.平等精神

    C.自由精神         D.民主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规定:“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 10 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额在 10 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该规定

    A.推动了英国普选权的实现

    B.有利于工人贫民参与国家政治

    C.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D.不利于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是指

    A.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

    B.采取了邦联制的形式

    C.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美国总统被赋予较大权力

    B.美国总统必须对宪法负责

    C.美国总统权力等同于君主

    D.美国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独立宣言》写到:“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1787 年宪法对这一理念的态度是

    A.轻易抛弃    B.完全忠实

    C.基本吸纳   D.背道而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可见,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是

    A.直接民主   B.精英民主

    C.虚假民主      D.间接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以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其具体含义是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从和平斗争过渡到暴力斗争

    D.从对外战争过渡到国内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同学为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①……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都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③……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A.两极格局  B.德国分裂

    C.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20 世纪末,在“旧秩序”向“新秩序”转换的过程中

    A.地区冲突消失              B.“冷战”思维终结

    C.多极格局诞生             D.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改革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67 年

    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 46 个“衰败选区”,

    分给了 52 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 年

    通过投票法案

    1883 年

    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 年

    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

    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 450

    万人

    1918 年

    法案授予年满 30 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 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三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建国后,国家机构改革的建设与法律法规的颁布又逐渐完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 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 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这在集权国家是无法想象的)……1888 年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选民的参选率从 1871 年的 51%增长到 1912 年的 84.9%。……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1908 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总而 言之,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民主化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在今 天看来仍然可圈可点的成就。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 “胡作非为或盲动”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民主化取得的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我期待着、众多领地上的那些有头脑的领主们自己来表示,他们打算多大程度上可能改善自己农民的命运。

    ——扎哈罗娃《压力山大二世》

    材料二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农民无非从两种立场出发——一是历史权力,二是物质利益——来看这个问题,从这两种观点看,解放法案对此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华莱士《俄国》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俄国的贵族阶层同意改革农奴制的因素。

    (2)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失望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二  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1791年宪法

    (1)材料一的规定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互相抵触的地方?当时的法国是一个什么样政体的国家?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