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7年4月,蒋介石第一次成为了美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图),上面有简单的人物介绍:“GENERAL CHIANG KAI—SHEK”(蒋介石将军)“……rose out of the Sun—set”(在孙陨落之后升起),关于这个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此时之所以能成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B.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实际掌控者

    C.第五次围剿取得胜利,迫使红军长征

    D.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关于表中所反映的趋势特征的成因,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      ②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③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        ④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

    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  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

    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4年冬天,南非的图图主教在纽约的一次演讲时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这主要表明

    A.种族观念是种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B.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C.宗教曾充当殖民扩张的工具

    D.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显著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20世纪30年代初                           B.20世纪4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法国著名文学家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在此他强调的是

    A.历史研究中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B.历史研究过程中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不可以借助假设推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37分)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

    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图为1998~2007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共同特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征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3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背景?(6分)

    ⑷材料四反映了什么信息?(4分)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社会保障问题有何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杨)炎遂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德宗善而行之,诏谕中外。”

    ——《唐会要八十三卷·租税上》

    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赠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七十八卷·食货志二》

    (1)概括材料一中杨炎两税法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一条鞭法与两税法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最主要原因。(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中四大国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拟定了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案。与会国并达成以下协议:一、鉴于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失败的历史教训,联合国大会重要决议只需得到会员国的2/3多数通过即可,大国为常任理事国并享有否决权,所有会员国必须接受安理会决议的约束并予以执行。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以促进国际合作。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试各举出一例说明“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6分)

    (2)材料二中的“建议案”“协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宗旨的背景是什么?(6分)中国能出席四大国敦巴顿会议的原因是什么?(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