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A、殷墟刑具陶俑  B 牛耕图  C 甲骨文    D 铁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

    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                    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苏富比由2011年4月1日至8日将推出3,600件书画,瓷器及珠宝等珍品,总估价达27亿元。其中一件珐琅彩 “锦鸡花石”图胆瓶,预料成交价超过1.8亿元。你认为这只碗最可能是哪个朝代的( )。

    A.宋               B.元               C.唐               D.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5)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现在网络上的架空历史小说盛行,小明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盛唐的夙愿,请问可以出现于其小说之中而又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在柜坊使用交子结交程咬金         ②与诗仙李白用白底蓝花的酒杯畅饮

    ③用灌钢法炼制的长剑迎战安禄山的叛军 ④与魏征共游长安夜市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B.《宋代东京的辉煌》 C.《汴河两岸》       D.《坊墙倒塌以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乾隆时《南江县制·棉布谣》:“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   )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产生

    C.早期包买商已打入生产领域              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元代王祯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佃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这反映的本质是

    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914-1918年应是

    A.0.55个          B.2.5个           C.3个              D.4.6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观察下表分析中国丝茶出口的特点,你认为这特点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商业税)(%)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 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反映出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  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作为省会的汉阳建成投产。选址汉阳建铁厂,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三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观念?(3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并结合材料及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6分)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10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