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参知政事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述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 秦朝       C. 宋朝        D. 清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

    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瓦解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客观上使中国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

    D.没有西方打开中国古老帝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上是互相配合的

    ②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丢失了大片领土,不值得肯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到,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五四运动之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回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提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里的“星星火”主要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

    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C.21 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    ②澳门回归祖国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举行

    B.中共八大召开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孙中山对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贡献不包括

    A.推翻君主专制

    B.建立中华民国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将国民党势力完全赶出了大陆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8分)相权与君权的关系,是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2分)

    (4)请说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趋势。(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意义?(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三项措施。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8分)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1分)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2分)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4年李登辉接见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时称:“中国现处于分裂状态,在台湾海峡西边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峡东边有一个中华民国。”1995年5月28日,李登辉在台南一次演讲中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已存在84年,有自己的主权,与中国大陆已分裂分治,中共才40多年,说我们(台湾)是他们(中共)的一部分。别开玩笑了。”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胡锦涛与连战(国民党)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5年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成功地访问了大陆,访问期间,他一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材料五  新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7月8日上午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哀悼遇难同胞。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勿忘国耻,两岸中国人必须团结、奋斗,“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7月12日下午新党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总结大陆之行。新党表示,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进而提出“一中两制"的思维,追求两岸和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登辉的基本观点,分析其实质。(3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5分)

    (3)据材料三、四、五分析台湾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有何相似之处。(4分)三党主席接连访问大陆说明了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