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        B.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

    C.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        D.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热点,下列某一时期关于汉字的的评述,

    ①“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②“中国文字……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③“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倘若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④“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对此评述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汉字发展历经三千多年,书写麻烦,难以辨别,应当废除

    B.这些评述应该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

    C.上述评述说明当时国人有文化自虐心理,是崇洋媚外之徒

    D.上述评述说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待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认知和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在评论某文学风格时说:“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梦幻世界。”此文学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自由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下列对“路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各成员国已实现贸易自由化

    B.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C .各成员国必须执行“路线图”

    D.推动亚太地区走向政治一体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8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一和表二,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的城市房产租赁业,集中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或有较强政治职能的大城市。从全国范围来看,唐代城市房产租赁业的城市区域分布规模还比较小。但是从唐朝的都城长安城里的租赁业来看,小范围内区域分布规模相当大。长安城中有租赁活动存在的坊,朱雀大街以西有5坊,朱雀大街以东则有14坊。除兰陵坊以外,其余的坊则都围绕着东、西两市分布,一些临近横贯东西的春明大街,一些则贴近皇城。

    北宋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旧时对商业的空间时间的限制,都己逐渐解除,除禁地外,不论何处,都可开设门面,不论何时,都可以经营商业。鉴于此,宋朝都城开封城中,房产租赁业也很兴旺,城中区域分布密集。特别是沿汴河、蔡河两岸的官私房产大量出租,用以满足社会上各种承租者的需求。在宋代,除了都城开封以外,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有兴旺的房产租赁业。从城市的分布来看,南方城市居多。

    ——摘编自刘阿平《唐宋城市房产租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唐、宋城市房产租赁业区域分布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房产租赁业发展的原因。(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民权的,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一极好的先例。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材料二:“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他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7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差异?(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日本侵华期间,江苏的文化事业损毁严重。1937年8月5日,日本首次轰炸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实验学校被炸;到1938年8月底,仅江苏中等学校的财产损失就高达1899万元。南京沦陷前,还有2000多箱南迁故宫文物未及时转移,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江苏各地的历史古迹也遭破坏。江苏被日军抢掠的藏书具体数据已难以确认,有资料称日方掠夺图书共85万册,相当于当时整个日本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

    ——摘编自朱季康《抗日战争与江苏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发展》

    材料二:抗战争期间,党高度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1942年底,仅由新四军上海办事处护送到苏北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就达2000多人,他们成为江苏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生力军。1942年,苏北根据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比党政干部略高。1943年,苏中根据地小学校比1942年增加了500所。根据地教育部门编写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和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教材,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1940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大众书店成立。

    ——摘编自李建平、张中良《抗战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华期间江苏文化事业遭到破坏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苏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