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瞋目峥嵘岁月凄惋迷茫

    B.尸骸彘肩星辉斑澜披荆斩棘

    C.长蒿变徵书生义气离别笙箫

    D.攒射戮力秋毫无犯长歌当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_____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__香港防务。
    (3)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_____的姑娘。

    A.渺茫接管愁怨

    B.渺茫接手忧愁

    C.微茫接手忧愁

    D.微茫接管愁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理论,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文章多层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节奏上,《再别康桥》短促如鼓点,《自由,向我们来了》比较舒缓。

    C.《再别康桥》中的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D.《再别康桥》“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

    2.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部分,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

    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越国以鄙远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加点“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分)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3分)
    3.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
    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 ,我轻轻地招手,________。
    4.真的猛士,________ ,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风胡杨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③胡杨,是最坚忍的树。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 40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④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⑦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⑧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⑨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⑩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2分)
    2.文章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