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填空题 3 题,综合题 2 题,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在何种状态下 (  )

    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笼子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鸽和蚯蚓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为( )

    A.奔跑、蠕动

    B.飞行、攀援

    C.飞行、蠕动

    D.跳跃、爬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运动,动物能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

    B.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

    C.有利于种族繁衍

    D.以上三项都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骨的结构中,能为骨提供营养的是(  )

    A.骨松质

    B.骨密质

    C.骨膜

    D.红骨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社会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小狗为主人拉车运菜属于 (  )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简图中,最准确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将一根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取出风干,骨将 (  )

    A.变重、变硬

    B.变重、变软

    C.变轻、变硬

    D.变轻、变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下图1是关节的模式图;图2是关于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关系模式图,请回答:

    (1)填出关节的各部分名称:[1] ________   _ , [2] ___   ______[4] __   _______, [6] ___   ______。其中,[2]内有_________,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还有_________,增强了关节牢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人和动物运动的结构模式图,请识图回答问题:

    (1)做图A动作时,      收缩,使肘关节弯曲,前臂上提,此时     舒张。这说明人体任何一个运动(动作)都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2)做A、B两动作时,会发现要完成A、B动作时是受            协调和控制。

    (3)依据图示可概括出骨骼肌、关节、骨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运动是以       为杠杆、       为支点、         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导: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撞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中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跑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试据这一报导分析;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        行为,从功能来看是

    为。这一行为的产生与母狼的激素调节有直接关系。

    (2)“狼孩“的表现说明了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         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下图表示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化:

    (1)这类物质是:         

    (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         阶段.

    (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大的时期是图中的       阶段。这一年龄段的人一定要注 意                    

    (4)骨中除了这种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它主要是使骨具有硬度,这种物质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域”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议,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誉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雀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某人做了以下试验:在标本瓶内装几只蟑螂以及它们吃的食物,瓶口用白纱布封住,使瓶内透气.白天用黑纸袋套在瓶外,使瓶内成为暗室;晚上揭开黑纸袋,用灯照明,使瓶内成为白天.经过一星期左右,蟑螂调整了自己的节律,在人工的“黑夜”活动了.

    (1)材料一中列举了2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      行为和喜鹊的      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                       

    (3)材料三中蟑螂在黑夜活动,属于        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属于        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 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结论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