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综合题 6 题,选择题 8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题 共 6 题
  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水汽来源于(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2.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①西风带南移 ②低压北移 ③信风带北移 ④暖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与甲地相比,影响乙地夏季气温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 ②离海远近 ③洋流 ④经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示意某区域等值线组合,XY线为锋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判定(     )

    ①a<b<c    ②g>f    ③e>d     ④d>e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影响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线d、e向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3.下列关于锋面XY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冷锋,雨区位于锋面XY西北侧

    B.为暖锋,雨区位于锋面XY东南侧

    C.为冷锋,雨区位于锋面XY东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锋面XY西北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网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如图);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 mL的水。回答下列问题。

    1.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容器中的水量(   )

    A.透过草坪的多     B.透过小石块的多

    C.两者一样多      D.没法比较

    2.此实验模拟的是(   )

    A.水土流失       B.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3.2012年6、7月间,北京、河北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与该实验有关的是(   )

    A.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雨岛效应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有关渤海封冻问题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海洋局2012年2月1日消息:渤海封冻面积已达2万多平方千米,超渤海总面积的1/3,预计未来几天冰情将进一步加重,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材料二 2012年2月1日4时渤海附近天气系统图(如图甲)

    材料三 图乙为渤海等深线图(图a)及黄河入海相对水量统计图(图b)

    (1)烟台号称“雪窝子”,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烟台冬季多雪原因。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河入海相对水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乙中M处海域的海水深度与渤海沿岸其他海域相比如何(大或小),并简述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及“甲、乙两地降水柱状和风力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炼油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上图,比较甲、乙两地冬夏季节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山东省南部枣庄市所在的区域略图。

    材料二 枣庄因枣而得名。红枣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好干燥,耐干旱。D地红枣果实大而甜,是全市唯一相对集中、产量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

    (1)判断图示区域的最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分析D地红枣品质优良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图是渭河某河段干流河漫滩颗粒物平均半径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月份中渭河输沙量最大的是(   )

    A.2 月     B.5 月

    C.8月     D.11月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流流向是从东向西流

    B.甲河段沉积速度大于乙河段

    C.支流坡度大于干流坡度

    D.①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干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河流上的水文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7月

    B.引起甲、乙两水文站下游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变化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D.大陆沿岸常年受极地东风带影响

    2.甲水文站的月平均流量显著大于乙水文站,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甲水文站干季河流流量小

    B.甲水文站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

    C.甲水文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D.甲水文站上游有水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14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雨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测站附近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   )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

    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      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红海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类岩石广泛分布于大洋地壳

    B.是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2.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   )

    A.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盛行下沉气流

    C.盛行上升气流    D.受西北季风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为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高三年级月考时间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期科目与时间

    1月23日

    1月24日

    1月25日

    上午

    语文

    10:00—12:30

    数学

    10:00—12:00

    外语

    10:00—12:00

    下午

    化学(理)

    政治(文)

    15:30—17:10

    物理(理)

    历史(文)

    15:30—17:10

    生物(理)

    地理(文)

    15:30—17:10

    1.此次考试期间,乌鲁木齐与喀什相同的是(   )

    A.昼夜长短       B.日出时间

    C.正午太阳高度     D.地球公转速度

    2.地理学科考试结束时,乌鲁木齐某中学门口指挥交通的警察恰好位于路灯的杆影处,其位置最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自然景观图”,图中甲处有一系列的瀑布群,景色优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暖流     D.南半球的寒流

    2.下列对图中甲、乙两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乙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1月

    B.甲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乙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甲河段地势高,结冰期长;乙河段地势低平,结冰期短

    D.甲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乙河段地势低平,流速较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95°E附近影响雪线高度变化的地理因素主要是(   )

    A.纬度     B.经度

    C.洋流     D.大气环流

    2.下列关于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线高度与气温呈负相关,雪线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B.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高

    C.从坡度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雪线偏低

    D.从坡向上看,海拔相同的地点,向阳坡雪线较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