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  ▲  ,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2)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传统,我们祖先有个  ▲  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3)过了人种脸谱像以后,又另换了一类: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  ▲  ,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A. 内涵   积重难返   栩栩如生

    B. 内涵   根深蒂固   惟妙惟肖

    C. 内含   积重难返   惟妙惟肖

    D. 内含   根深蒂固   栩栩如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B.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釆的,是瞌睡人的眼。

    C. 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

    D. 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的眉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提供的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   ▲   ▲   ▲   ▲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①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

    ②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③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④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⑤味道不能写只能闻

    A. ⑤②③①④   B. ⑤④②①③   C. ③④①⑤②   D. ③⑤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古诗文与苏东坡没有关系的一句是

    A.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B.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⑤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交互。

    B.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厥:同“其”,相当于“他们的”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决定。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夹叙夹议的文字流溢着丰富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激愤,对六国“为积威之所劫”的警告。

    B. 文中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作者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句式也整饬有度,富有节奏感、感染力。

    C. 作者幵篇亮出观点,接着,指出了贿赂的危害,然后,作者通过设问再进一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从史实引出深刻的教训,揭示出写作意图。

    D.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4.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请简要分析本词上片怀古抒情的脉络。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7)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请简述(红楼梦》中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叶子下生活

    刘亮程

    小红,这是别人的田野,有一条埂子让我们走路,一渠沟清水让你洗手濯足,没有一小块地,播自己的种子,收自己的苞谷麦子。

    可是,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片叶子下安置一生的日子。花粉佐餐,露水茶饮,左邻一只叫花姑娘的甲壳虫,右邻两只忙忙碌碌的褐黄蚂蚁。在这样的秋天,各种粮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粥一样稠浓的西北风,喝一口便饱了肚子。

    我会让你喜欢上这样的日子,生生世世跟我过下去。叶子下怀孕,叶子上面产子。我让你一次生七八个孩子。他们三两天便长大成人,到另一片叶子下过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计划生育,只计划好用多久时间,让田野上到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接受阳光和风的教育,在露水和花粉里领受我们的全部旨意。

    小红,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小洼水边,一块土下,一个浅浅的牛蹄窝里,都能安排好一生的日子。针尖小的一丝阳光便暖热身子,头发细的一丝清风,便让我们凉爽半个下午。

    我们不要家具,不要床,困了你睡在我身上,我睡在一粒发芽的草籽上,梦中我们被两只手一样的蓓蕾捧起来,越举越高,醒来时就到夏天了。

    扇扇双翅,我要到花花绿绿的田野中转一趟。一朵叫紫娴的花上你睡午觉,另一朵叫红媚的花儿在头顶撑着凉棚。谁也不惊动你,紫色的花粉粘满身子,红色的花粉落进梦里。等我转一圈回来,拍拍屁股,宝贝,快起来,该怀孕生子了,东边那片麦茬地里空荡荡,看不见一个我们的孩子。

    如果不嫌轻,小红,我们还可以像两股风一样过日子。春天的早晨你从东边的那条山谷吹过来,我从南边那片田野刮过去。

    我们遇到一起变成一股风。是两股抱在一起的风。我们吹开花朵不吹起一粒尘土。当更大更猛的风刮过田野,我们在哗哗的叶子声里藏起了自己,不跟他们刮往远处。

    围着村子,一根树枝上的红布条够你吹动一个下午。一把旧镰刀上的斑驳尘锈够我们拂拭一辈子。生活在哪儿停住,哪儿就有锈迹和累累尘土。我们吹不动更重的东西。

    石磨盘下的天空草地。压在深厚墙基下的金子银子。还有更沉重的这片村庄田野的百年心事。

    也许,吹响了一片叶子,摇落一粒草籽,吹醒一只眼睛里的天空大地——这些永恒的卑小事情,才让我们想变成一股风。

    可是,我还是喜欢一片叶子下的安闲日子,叶子下面怀孕,叶子上产子。

    如果我们死了,就收回我们快乐忙碌的四肢,一动不动躺在那里。不要把我们的死亡告诉孩子们。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代一代的生活下去。死亡仅仅是我们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死。只有头顶的叶子黄落下去,身下的叶子也黄落下去。落叶铺满秋天的道路。下雪前我们搭乘拉禾杆的牛车回到村子。天渐渐冷了。我们不穿冬衣。长一身毛。你长一身红毛,我长一身黑毛。一红一黑站在雪地上。太冷了就到老鼠洞穴蚂蚁洞穴避寒几日。

    不想过冬天也可以,选一个隐蔽处昏然睡去,一直睡到春暖草绿。睁开眼,我会不会已经不认识你,你会不会被西风刮到河那边的陌生田野里。冬眠前我们最好手握手面对面,最好紧抱在一起。春天最早的阳光从东边照过来,会先照暖你小小的身子。如果你先醒了,坐起来等我一会儿。太阳照到我的脸上我就醒来,动动身体,睁开眼睛,看见你正一口一口吹我身上的尘土。

    又一年春天了。你说。

    又一年春天了。我说。

    我们在城里的房子是否已被拆除?在城里的车是否已经丢了轱辘?城里的朋友,是否全变成老鼠,顺着墙根溜出街市,跑到村庄田野里?

    你说,等他们全变成老鼠了,我们再回去。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正午田野》)

    1.“一片叶子下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文中借“我”的表白和倾诉来叙述,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刘亮程在文中阐释的乡村生活内涵很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流行语何以“流行”

    ①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出现的一种另类的表达方式,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变体,网络流行语简洁明了、幽默风趣,不受语法规则的约束和语言规范的禁锢。它们起源于网络却又不被囿于网络,主要来源于对社会事件的讽刺、对普通语句的戏仿、对生活压力的宣泄等。大多数的网络流行语无法逃脱消亡的命运,而少数“幸运”的网络流行语通过一定的传播和扩散机制生存下来。

    ②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就如同狂欢化的生活和现实生活一样,具有自由包容、虚拟匿名等特性的网络空间的存在,使网民们在规范而压抑的现实世界之外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畅所欲言、颠覆常规、反叛传统、发泄情绪的“狂欢广场”。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在狂欢过程中形成的,与常规语言不同的“狂欢广场语言”。狂欢化的核心即是对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故狂欢化的语言一般纯粹为取乐而生。生活在各种压力之下的现代人需要用诙谐幽默来调节情绪,注入了狂欢化特质的网络流行语便深受他们的青睐。

    ③网络流行语满足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需求。身份认同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人们通过身份认同才能够对自己的地位、形象、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有清晰的判定。青年人叛逆、崇尚个性、追求自由,个性化的网络语言是他们表征自身、识别群体的符号。在进行网络交流互动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了青年亚文化群体最醒目的标识,语言的个性化使群体成员在思维、价值观念、行动上更容易达成共识。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是青年网民设置的一种将群体以外的人排除在外的语言障碍,也是强化同一个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群体认同的语言纽带。

    ④空间切换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真正原因,每一天在互联网上都有不计其数的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出来,但是只有成功实现日常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切换且在两个空间都具有意义的网络流行语,才能真正实现广泛的传播并最终生存下来。在得到集体认同的基础上,有的网络流行语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接纳,它的使用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实现了从公共空间再回归个体空间的另一次切换。

    ⑤网络流行语最终会被语言系统收编或是走向消亡。网络流行语在语音、构词、语句上都和正统语言有着较大的区别,有些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对语言规范的违背会对正统语言带来污染。语言需要社会规范,个人使用语言也需要遵循社会规范,但其中出现不规范现象也属正常,规范和发展是统一的。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就会使语言丧失活力,无法创新。因此,网络流行语与正统语言之间的博弈绝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寻求共存共荣的博弈。对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强的网络流行语,正统语言体系普遍采用了收编的策略。例如近年权威媒体的新闻中频繁出现“给力”“奇葩”“任性”等网络流行语,即是对网络流行语的一种认可;或者通过词典收录的方法使网络流行语拥有类似正统语言的地位。对于一些负面影响较大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择优除劣功能的语言系统本身可能就会将其排除在外,促使其消亡。我们可以适当对网络流行语加以规范和引导,尽量减少网络流行语对生活的不良影响。

    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刺激着民众的网络表达诉求,由此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是当前社会心态和大众文化最真实的反映。网络流行语固然有其消极颓废、粗俗不雅的一面,但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它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脉这个社会。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价值都得到了彰显。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广泛传播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网络流行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我们应对其进行引导,对不合乎语言规范或不文明表达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治理,吸收网络流行语中的精华部分进入主流话语体系,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

    (选自2017年7月《人民论坛》,有删改)

    1.请概括网络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3.如何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珍惜过程。也有人说,生命就是一个结果,奔着目标一往直前,无论如何,生命的每一处都是风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