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3 题,简答题 1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7 题
  1.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实行“差遣”的主要目的是

    A. 笼络民心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强化皇权

    D. 剪除异已势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地方官赴任,不许携带父母以及15岁以上的儿子。以上规定

    A.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确立

    B.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 完善了科举制度的实施

    D.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皇权的独尊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等级制度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1947年开始,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就当时来看,这些协定主要是为了(    )

    A. 对抗马歇尔计划   B. 构建社会主义阵营

    C. 传播苏联的经验   D. 促进东欧国家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说明

    A. 分封制在秦汉以后仍然长期存在

    B. 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

    C.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后受到削弱

    D. 郡县制大大地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为鼓励人们观剧,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符合现代声学和光学原理,所以场地虽大,但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演员的表演。鼓励观剧的根本目的是

    A. 让公民接受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

    B. 让公民接受声学和光学科技教育

    C. 扩大雅典文化艺术在世界的影响

    D. 鼓励欣赏公共文化,培养公民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

    A. 农民阶级   B. 工人阶级   C. 知识分子   D. 资产阶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拉尔夫·达伦道夫认为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相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王中肩”。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统一条件已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宋时期,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宰相通过,加盖印章,方能成为一道合法的诏令而生效,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会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制使得官僚参政水平提高

    B.君主失去了独裁地位

    C.三省体制主观上是为了限制君权

    D.最高决策程序的制度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 科举选拔日益趋向严格

    C.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D. 官员数量相对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普莎·梅获女王同意正式解散议会。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 君主掌握一定的权力

    B. 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

    C. 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

    D. 女王有制约首相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教科书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美国建国时期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长河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创新之处首推

    A. 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   B. 全体官员由选举产生

    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 白人享有全部选举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半封建完全形成

    B.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C. 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近代有识之土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永久居住及租地权

    D.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清朝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识到,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   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 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D. 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皆矣。”该战之后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 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 民国初不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 孙中山反对帝制,农民都拥护

    D. 信息封闭,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否定了帝制的存在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 推翻了封建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 “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 政府决心推进第二次国共合作

    C. 国家政策决定停止内战

    D. 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A. 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联合国大厦有有一幅彩色大型壁面,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一边倒”政策

    B. “另起炉灶”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 两极格局的瓦解

    B. 中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C. 美国调整了对华关系

    D. 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主动同新中国建交;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这些表明,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A. 意识形态

    B. 平等人权

    C. 社会制度

    D. 国家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    )

    A. 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 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 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 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含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

    ——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放在擅专威福。”敌而废相。对此,黄宗羲评价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回答:

    (1)材料一中秦国变法主要作了哪些规定?根据材料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并评析黄宗義的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下院议会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阁责任制最后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